不合格單售充電器成本不及正品一半--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不合格單售充電器成本不及正品一半

段郴群

2013年07月23日08:21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單獨銷售充電器未列入3C強制認証目錄 記者調查發現市場混亂偷工減料普遍

不斷出現的手機安全事件讓眾多消費者對手機充電器安全越來越關注。記者深入調查發現,由於單獨售賣的充電器無需強制3C認証,充電器制造商偷工減料非常普遍,不合格產品成本不到合格產品的一半。充電器3C認証標識企業可隨便打,是否合格完全靠企業良心和人品。

“目前國內單獨售賣充電器沒有進入強制3C認証目錄,一些廠商不按標准生產,導致國內手機充電器市場混亂,執法監管都很難。”中國泰爾實驗室主任何桂立昨日對記者這樣表示。前日,北京工商局發布消息,14家企業生產的手機充電器為不合格產品,存在安全隱患。

工商抽查:不合格情況觸目驚心

前日,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監測結果顯示,14家企業生產的手機充電器為不合格產品,存在安全隱患,而從抽檢情況看,“標記”和“抗電強度”不合格。而今年3月,北京工商局也曾抽檢發現38個批次充電器不合格被曝光,主要是抗電強度項目不符合相關標准要求。

2011年7月,廣東省工商局委托專業部門進行的質量監測顯示,抽查的廣東省內38家銷售單位、46家生產企業的60組充電器樣品,結果隻有3款合格,其中“嚴重不合格”46款、“較嚴重不合格”11款。

市場調查:各種價位充電器充斥市場

本報記者昨日走訪廣州多個IT賣場,發現各種價位的充電器都有,沒有包裝的15元一個,一些有品牌、有包裝的價格要100多元。“我們每天賣好多個,沒有人詢問是否有3C認証。”在越秀一家IT賣場,一門店員工如此表示。本報昨日採訪的多位手機用戶,均表示自己沒有關心過充電器是否有3C認証。

深圳市銳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澍表示,目前消費者對充電器的重視度不夠,一味追求能用就好,便宜就好,導致很多廠商鋌而走險,生產不良的、違規的產品。

業內爆料

10萬元就可開充電器小作坊

業內資深人士蔡達進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由於沒有強制的3C認証,加上無技術門檻,目前國內手機充電器市場魚龍混雜。蔡達進透露,隻要租一套兩房一廳,最低10萬元人民幣就可以開一個小作坊進行充電器的生產。而對於目前一些充電器上出現的所謂3C認証標志,蔡達進表示,很多是企業自己打上去的,這就是每次抽查都會發現充電器“標記”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泰爾實驗室主任何桂立昨日也表示,目前市場表現比較亂,由於沒有強制標准,相關部門針對一些企業亂打3C認証標記也存在執法難問題。

ITC華銀總裁陳軍昨日對本報表示,目前手機廠商幾乎都不是自己生產充電器,很多都是從專門生產充電器的配件廠商進貨,包括品牌手機廠商都是如此,最多在充電器的“充電頭”上寫明生產工廠是誰,監制廠商是誰。而深圳一位充電器生產工廠的負責人對本報記者透露,手機廠商從充電器制造廠商採購一個合格的充電器成本價,今年是6.05元~6.7元,充電器生產廠商的利潤大概每個5毛錢。但如果採購不合格的山寨產品,每個充電器的採購價格大約不到3元錢,成本不及合格產品的一半。

該人士表示,為了減低成本,目前不少充電器生產廠家普遍偷工減料,因為沒有相關標准約束,消費者也無法進行專業的分辨,導致目前市場上的充電器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專家聲音

搭售充電器才有3C認証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下屬的中國泰爾實驗室主任何桂立昨日對記者透露,目前在充電器3C認証方面,只是在對品牌手機進行3C認証過程中,對和手機搭售的充電器一並進行3C認証,而單獨售賣的手機充電器並沒有在國家3C強制認証目錄裡面。何桂立表示,原來對手機和充電器都要進行一對一的3C認証測試,但此后考慮節約能源,以及考慮消費者買手機可不買充電器,在手機充電器通用之后,單獨售賣的手機充電器沒有列入3C認証目錄。據悉,3C認証是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証制度的簡稱。

潛在危險 偷工減料電路易被擊穿

何桂立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抗電強度項目是考核充電器在通電工作時,其零部件及材料是否會出現漏電現象。“抗電強度”不合格,很大的原因就是廠商偷工減料,用的材料差,導致電路容易被擊穿,充電器出現漏電危險,加上目前很多手機外殼是金屬的,一旦漏電,手機就與充電器的電路相通,出現用戶觸電的危險。

消費提示

合格產品不可能很低價

何桂立提醒廣大用戶,目前沒有更好的辦法進行肉眼識別不合格充電器,因此建議消費者勿貪小便宜。

首先,不要購買價格非常低廉的充電器,因為一個合格產品不可能做到很低價。其次,要看是否正規品牌。第三看是否有3C認証標識。何桂立表示,雖然目前沒有強制3C認証,存在做假的可能性,但對有品牌的廠商來說,其3C認証標准還是有其質量依據的。

ITC華銀總裁陳軍則再次強調,消費者購買充電器,一定要注意看其充電頭(即適配器)上的兩個金山插片是否容易鬆動,因為一旦鬆動,最容易引起漏電,導致觸電危險。記者 段郴群

(責編:郝帥、喬雪峰)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