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等房價越高,是不是該聽中介的話
兩代人為一套房
李舒說他代表了一個群體。這群人為買房忙得暈頭轉向,拿著父輩的錢,隨著政策調控樓市的踟躕,等最終晃過神來,房價已經翻了番。
李舒剛剛在北京工作一年,在這一年裡,父親從河北老家跑來北京六七次,專門為兒子看房子。李父說:“作為父親,給兒子買個房子,就算完成了任務。”
每一次看房之旅都同時見証了房價的攀升。當中介勸李父“趕緊買,房價還得漲”時,他覺得是在“忽悠”騙錢。“政策調控決心那麼大,我當時相信房價是會降的。”一年過去,當初看好的二手房價錢已經從每平方米27000元漲到了37000元。李父有點懵,“感覺被耍了,還不如早聽中介的話。”
自2009年12月,政府開始調控樓市,相繼出台了“國十一條”、“國十條”、“9·29新政”,“新國八條”,以及今年2月的“國五條”。在某地產租賃服務平台上,2009年北京的二手房平均交易價格走勢圖以近乎垂直的直線上升到每平方米20000元,在經歷一段相對平穩的增長后,如今這條曲線已經到達38000元的高點。
去年,李父在老家相繼賣掉了一套110平方米和50平方米的房子,一共賣了150萬元,本來打算拿這些錢給李舒在北京買房子,但父子二人總覺得政策出台后房價會降,這一等,一年過去,北京的房子每平方米又漲了一萬元,原來的150萬元已經不夠,“相當於我丟了一套房子。”李父不免懊悔。
1996年,李父曾在北京十裡堡進修過,附近的房價是每平方米3000元。雖然工資每月隻有300元,但李父覺得在當時,房子從來不是阻擋年輕人留在北京的障礙。“有了正式的工作,單位還會分房。”銀行貸款也比現在容易很多,“沒有那麼多限制條件,當時鼓勵貸款,你不想貸,銀行還會做你的思想工作。”
當這座城市裝不下這些人的買房夢時
在北京賺錢 回家鄉買房
仍有許多人羨慕於琪和林慶,畢竟他們在北京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還有成千上萬的年輕人,生活在這座城市,但這裡裝不下他們買房的夢想。
三張挂著粉床帘的上下鋪,貼有花花綠綠海報的牆面,擺滿瓶瓶罐罐化妝品的桌子,暖氣片上,一叢枝蔓嫩綠的盆栽正好勉強擋住一塊漆皮脫落的牆面,布藝衣櫃和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擠滿了屋子。這是北京一家高校后勤女員工的宿舍,藏在食堂樓上。食堂背后的露天樓梯是通往那裡的唯一入口。整個樓層有十多個房間,共用一個衛生間、洗衣機和開水爐,外面有一個晾衣服的天台,旁邊就是一個小型密閉垃圾站。
27歲的羅珍和五個來自天南海北的姑娘蝸居在這裡。記者前去探訪時正趕上羅珍的丈夫來宿舍看望她。去年羅珍跟著來京讀研的丈夫離開河南老家,在附近高校當食堂服務生“陪讀”。夫妻倆所在的高校隔一條馬路相望。為了省下租房子的錢,他們一個住在職工集體宿舍,一個住在學生宿舍。“一個月就掙3000塊錢,要是租房子的話就全花光了,更別提買房的事兒了。”羅珍說。
盡管即將拿到理工科名校的碩士文憑,但一臉書生氣的羅珍的先生對房子和未來還是充滿了擔憂:“還有半年畢業,現在就業形勢不是很好,不知道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在北京買房不太現實,可能還是會回老家發展。不確定的因素比較多,打算定下工作之后再考慮買房子的問題。”
有這樣想法的年輕人不在少數。“還不知道在哪兒安家呢,所以暫時沒考慮買房子的問題。”一些剛剛出來闖蕩的年輕人對於買房問題選擇了暫時的擱置和逃避。
雖然夢想中的獨立空間還遙遙無期,但這並不妨礙羅珍偶爾暢想以后的生活:“等我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定好好裝修一下。”
“跟這些年輕人談房子的事兒,正戳到他們痛處啊。”一位年長的美發店老板說。這些年輕人從家鄉來到北京打拼,沒有光鮮體面的工作和旱澇保收的待遇,也許,他們最大的滿足便是在北京賺到足夠的錢回家鄉買套房子。
隻能容下一人的書店過道裡,陳晨正彎腰幫顧客從地上的書堆中找書,並不斷向這位新顧客推薦會員卡。陳晨是一家主營高校教材教輔的小型連鎖書店店長,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來自績效。離高校開學還有半個多月,她便開始向每一位提前購置開學教材的學生詢問所在學院、所學課程、所需教材以及學院人數,以便提前准備好充足的存貨。
陳晨今年26歲,已經有小孩的她至今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她去年從河北邯鄲老家來到北京淘金。“工作上的熱情很大一部分來自買房子的願望,現在每個月差不多能存2000塊錢,我准備五年之內在老家買一套至少100平方米的房子。”陳晨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她坦言,選擇這份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司提供住宿,不用額外花錢租房子。陳晨的丈夫和四歲的孩子目前和父母住在老家的老房子裡。“我當然很希望能把老公和孩子接到北京一起住,不過這樣的話就得租房子,離買房就又遠了一點。”陳晨說。
陳晨有點后悔在房價大漲之前沒有考慮買房大業,“那時太年輕了,沒想那麼長遠。不過后悔也沒用,已經回不去了,還不如現在抓緊努力奮斗呢。”
陳晨很關心房價,每次打電話回家必問。房價一點點地漲著,心裡不免有點著急,但她還是對未來充滿希望:“我們老家的房價上漲不是很快,房價漲,收入也在漲嘛,我覺得我的收入差不多能跟得上房價。”
張庭跟陳晨有著相似的想法。“在北京買房子?我連想都不敢想。”張庭今年三月在重慶墊江老家的縣城買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總價50萬元的期房,首付30%,未來10年每月要還4000元的貸款。20歲離開家鄉,從普通服務生做起,今年24歲的張庭已經是一家經濟型快捷酒店的大堂經理,工資也從4000元漲到7000元。去年有了女朋友后,他和家人開始考慮買房結婚的事情。因為工作忙,張庭把看房的重任交給了老家的父母。“沒有花父母的錢,15萬元的首付都是我自己交的。”說到這兒,小伙子的聲音明顯高了。“不過以后還貸款可能還得讓父母幫幫忙,4000塊錢的貸款確實有一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