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房價瘋漲掏空兩代人 專家稱年輕人不必非要買房【5】

2013年09月11日08:2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房價瘋漲掏空兩代人 專家稱年輕人不必非要買房

 

專家:年輕人買房是不是理所應當

十年之間,北京的房價上漲了6∼10倍。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認為,中國的高房價問題十分復雜。高速工業化和城市化所引發的巨大需求,貨幣供給過大所產生的流動性泛濫,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等,都是推高房價的因素。所有這些因素堆積的結果在一線城市表現得更加明顯。

這位曾經的房地產實踐者,如今的行業觀察者與研究者認為,就北京而言,在“限購令”出台后,85%的購房者都符合“首次買房”和“首次改善”的標准,屬於剛性需求。換言之,“剛需人群”是目前在京購房者的主體,他們支撐著現在的房價。但在“限購令”出台以前,40%的購房者為非京籍人群。那時的上漲中,投資需求扮演著重要角色。

與其討論高房價給年輕人買房帶來的困難,不如討論購房觀念的偏差。鏈家地產市場研究中心與光大銀行2010年合作完成的一份報告顯示,北京首套房貸者的平均年齡隻有27歲,而在英國為37歲,在德國和日本為42歲。陳國強覺得,年輕人事業剛起步或是准備結婚就必須買房,恐怕不是一個理性的觀念。視年輕人買房為理所應當,是對商品住房定位的一種誤解,應當反思。其實年輕人解決住房難題的途徑非常多元,買不起房子可以租房子,買不起新房子就買舊房子,買不起大房子就買小房子。如果超出支付能力,硬要買房,就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嚴重影響生活水平。另外,年輕人工作變動的空間還比較大,從某種程度上說,買了房子就把自己局限在了一個地方,犧牲了一部分未來選擇的空間。所以陳國強建議年輕人更新居住觀念,把人生的其他內容,比如事業發展放在前面,而不是把買房視作頭等大事。

作為“蟻族”概念的提出者,青年學者廉思曾對大學畢業生留在一線城市的原因進行分析。

他認為,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有集中化趨勢。大城市用人單位密集、信息量大、流動性強,學生的社會資源也豐富﹔小城市開放度相對較低,就業中社會關系發揮的作用更大。大城市豐富和相對公平的機會是對畢業生的主要吸引力。

在中國,經濟發展不均衡,一線城市與中小城市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大城市的政治環境、就業環境,甚至接受再教育的機會,都比二三線城市好很多,年輕人願意留在大城市現象就更為突出。

一些從鄉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對於土地沒有依戀,又受到“天之驕子”傳統觀念的影響,承載著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寧要北京一張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迫使他們寧願留下來做“蟻族”,也不願回到家鄉。

廉思自己的置業之路也並不順利。2008年時,尚在博士后流動站的他在北京北五環外買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新房,20多萬元首付是“從父母那兒借的”。次年起他成為對外經貿大學的青年教師,由於5000元的月供還款壓力很大,他把這處房子出租了一段時間。直到2010年,他本人還暫住在父親分的一套房子裡。

為保障年輕人的住房需求,陳國強認為,政府最應該做的就是增加保障房供應。毫無疑問,目前的供給還嚴重不足。“但對於保障房的供應量,短期內還不能期待過高,因為政府從規劃、落實地塊,到資金配套,到建設、分配房源,是需要一個周期的。”另外,為等待保障房分配而排隊是一個正常現象,陳國強介紹,在公屋制度比較成熟的香港、新加坡,申請者為公共租賃住房等上三到五年也是比較普遍的。

該不該買房、何時買房、如何買房是年輕人該考慮的問題。這些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也依賴更加公平和合理的外在環境。在北京任何一趟地鐵的車廂內,總能發現五顏六色的售房傳單。誰也不願意看到,這些輕飄飄被踩在腳下的紙,成為壓在很多年輕人肩上最沉重的夢想。

注:應採訪對象要求,本版文章中於琪、林慶、羅珍、陳晨、張庭、馮艾、毛峰、李舒均為化名。

(責編:郝帥、曹華)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