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康師傅和統一去年引發的“方便面贈送香腸”優惠戰,或因其中一方放出“停戰”風聲而結束。統一企業集團高層近日公開表示,公司將會重新關注產品質量,將會減少宣傳開支,亦會減少杯面內的香腸含量。外界將此舉解讀為統一正向康師傅放出停止價格戰的信號。不過,康師傅似乎並沒有接招的想法。康師傅相關人士回應《國際金融報》稱,目前已知悉此事,但並未作出評論。
康師傅和統一這兩家方便面巨頭佔據內地方便面市場約六成份額,兩者之間持續超過一年的價格戰備受關注。昨日,《國際金融報》記者致電統一企業相關人士,對於停止價格戰一事,他並未給予正面回應,而對於未來的競爭策略等具體細節,他表示“財報中都有表述”。統一放出的“節流”信號,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是在向康師傅表露“善意”。專家認為,不管競爭格局怎麼變,企業的意願都是推出獲得消費者認可、讓消費者願意買單的產品。
中報數據交鋒
記者注意到,統一剛盈利兩年的方便面業務,今年上半年再度虧損,而其“老對手”康師傅則略勝。
康師傅中報顯示,上半年營業額54.23億美元,同比增長19.62%。其中方便面營業額19.92億美元,同比上升6.38%,毛利率微跌0.25個百分點至29.18%。雖其方便面毛利相比去年同期略降,但統一的日子更難過。統一中報顯示,方便面業務上半年巨虧6031.4萬元。對此,統一方面的解釋是,上半年整體產業增長放緩,競爭加劇,為提升產品競爭力及強化品牌建設,公司加大投入市場行銷活動,導致利潤受到壓縮。
中報顯示,為推動消費,康師傅今年上半年的分銷成本增加31.14%至11.3億美元(約69.15億元人民幣)。不過,相關媒體援引康師傅相關負責人的話稱,下半年還將繼續“料豐”的戰略舉措,加足方便面料包中肉粒和蛋粒的量,並保証價格不變。
市場研究機構AC尼爾森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方便面整體銷售量較去年同期僅增0.5%,增長速度放緩,市場競爭加劇。
記者注意到,2009年、2010年,統一方便面連續兩年虧損分別達到6900萬元、1260萬元。不過明星產品“老壇酸菜牛肉面”幫助其在2011年年底扭虧為盈,並在2012年達到單品銷售40億元的巔峰。不過,今年上半年,“老壇酸菜牛肉面”的銷量神話似乎終結。
此外,記者注意到,康師傅善於在細分市場開發對口產品,比如在重慶有紅油系列、在東北有香菇系列等。相比之下,統一的口味和品種略顯單薄。康師傅熱賣款集中在紅燒牛肉和麻辣牛肉兩大經典口味上,而統一則隻有“老壇酸菜牛肉面”一款走俏。
行業放緩中求新
多家研究機構認為,目前統一和康師傅方便面“大戰”是否結束言之尚早。瑞信指出,這已不是統一首次向康師傅放出這樣的信號,而以往康師傅並沒有理會,相信這次也一樣。瑞信稱,這輪購買方便面贈送香腸的優惠戰,最先由統一於2012年9月掀起,隨后康師傅於12月跟隨,而目前康師傅的首要目標是搶奪市佔率,加上統一正處於弱勢,其上半年方便面業務錄得虧損、現金流緊張、淨負債比率33%,財政狀況明顯遜於康師傅,故相信康師傅會乘勝追擊,不會同意“休戰”。瑞信同時表示,統一方面稱,若康師傅不同意“休戰”,則會於第四季度針對康師傅的主打產品——紅燒牛肉面,推出新產品兼採取積極的宣傳推廣,因此價格戰是否完結,難以確定。
多位行業人士表示,方便面行業本就靠“薄利多銷”,目前行業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正一路走高,方便面企業做出“節流”調整或漲價是早晚的事。營銷專家方剛認為,價格戰不一定是壞事,價格戰可以重塑行業秩序,有利於提高行業成熟度。對於統一的“友好”呼吁,他認為,恐怕是統一的一廂情願。“誰都不希望打價格戰,但誰也無法完全跳出價格戰。”
雖然價格戰是企業不得不面對的事實,但方剛認為,價格戰也絕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要想贏得市場,還要從品牌、產品創新、團隊管理等方面提高綜合實力。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方便面行業集中度較高,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白象四家企業佔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目前統一和康師傅之間的市場份額差距較大,所以一定時間內將是競爭關系居多。而今麥郎和白象也並未放棄市場,而是積極以彈面和大骨面來贏得市場,所以相比寡頭壟斷市場企業間相互依存,國內方便面行業幾大企業未來的競爭將趨於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