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果汁都是“瞎果”煉成的
近年來,一向被視為健康飲料的果汁,正逐漸取代碳酸飲料搶佔市場,而越來越多的果汁企業也紛紛爭搶這塊有著巨大前景的“蛋糕”,然而果汁行業每年被曝出的質量危機事件,也折射出國家相關機構對果汁生產監管不力。近日,多家知名企業果汁生產黑幕揭開——
9月23日,在香港上市的匯源果汁、安德利、海升等多家果汁企業被曝出,從果農處收購廉價“瞎果”生產果汁。所謂“瞎果”,即由於各種原因腐爛變質、或未成熟之前就跌落的水果。昨日晚些時候,國家食藥總局官網公布稱,已緊急部署安徽、江蘇、山東等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開展調查,並對企業進行監督檢查。昨日,匯源果汁回應《國際金融報》稱,經核查,公司不存在使用變質水果加工果汁的情況。截至發稿,記者並未聯系上其他企業給予回應。
薄利多銷
據報道,上述果汁企業通過廠房所處的水果購銷中心或水果行作為中間人,向果農大量購買“瞎果”,再用來制成果汁或濃縮果汁。報道引述負責運送的貨車司機的話稱,“瞎果”送到果汁廠后,便會傾倒於廠內的果槽中,然后用可能含有消毒殺菌成分的清潔水沖洗,水果腐爛部分便可能被沖掉,之后就直接送入榨汁機。
報道稱,果汁企業收購這些品質不高的水果榨成果汁或是濃縮果汁,減少了不少成本。原料成本的低下,為這些企業的終端產品創造了相當的利潤空間。而在這個利益鏈最上游,果農和水果購銷中心的商販們也在依靠大量的“瞎果”賺取利潤。據悉,收購一噸“瞎果”價格在400元,而果汁企業收購“瞎果”的價格基本在450元/噸左右,其中50元的差價僅僅是毛利,還不包括油費和裝卸工人的人工費等,但對於果農和商販們來說,這種生意靠的就是薄利多銷。
資料顯示,中國海升果汁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陝西海升果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濃縮蘋果汁、濃縮梨汁和蘋果香精三大產品的全球最大供應商,並且還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等知名品牌有著密切的商業往來,並為這些品牌企業提供產品。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市面上熱銷的冰糖雪梨等以梨汁為賣點的果汁飲料,有部分就是由海升所提供的。而煙台北方安德利果汁股份有限公司,則是中國濃縮果汁行業首家上市公司,主要生產濃縮果汁、果漿、果干、香精和果膠等產品。據報道,目前公司九成以上的產品出口到北美、歐洲、亞洲、大洋洲、非洲等市場,也與多家知名食品及飲料企業建立長期的業務關系,出口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
監管缺失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飲料行業總產量為13024.01萬噸,其中,國內果汁和蔬菜汁飲料產量為2229.17萬噸(主要為果汁飲料),佔飲料總產量的17.16%,較2011年增長16.09%。根據AC尼爾森數據,2013年上半年,國內果蔬汁的銷量達44億公升,較上年同期增長7.3%。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2年,國內飲料行業的銷售總額中,果汁佔據23%,已經超過碳酸飲料,且接近飲用水。並且,在國內居民消費升級、健康意識增強兩大因素作用下,未來果汁尤其是中高濃度果汁的市場需求會更加旺盛,整個行業的發展空間較大。
記者注意到,目前我國果汁行業的監管標准也十分模糊,包括產品中果汁含量、原料接收、挑選清洗、罐裝等,亟需嚴格規范和制定一套完整的管控體系。向健軍表示,果汁行業作為農業的下游加工行業,原材料問題最為突出,主要包括使用劣質原材料、農藥殘留兩方面。“雖然這兩方面國家有監管,但還不到位。就原材料問題而言,相關部門不應局限於終端產品的抽查,而應該進行過程監管。”
此外,果汁實際含量與標簽中標識不一致,也是多數企業慣用的手法。他表示,不少企業偷工減料以降低成本,獲取不法利潤。相關部門應盡快完善相關標准並確定檢測方法,創造有標准可依、違規必究的行業環境,從而督促企業正常生產。
相關專家直言,目前中國的果汁行業,除濃縮橙汁、橙汁及橙汁飲料果汁含量的測定有國家標准外,其他水果濃縮汁、果汁和果汁飲料果汁含量測定均沒有國家標准,企業也均按照自己制定的標准生產。在國際市場上,HACCP體系被公認是確保安全的檢測模式,其對整個食品鏈(包括原輔材料的生產、食品加工、流通乃至消費)的每個環節中的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危害進行分析、控制以及控制效果驗証。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其在國際市場上被認可和廣泛使用,不少中國企業均因不符合其嚴格“考核”后被罰款或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