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26電 (賈興鵬)9月26日,浙江銀監局副局長包祖明作客人民網財經頻道,在談到小微金融的發展時,包祖明表示,現在做小微金融,遇到四個瓶頸區,需要從頂層設計的角度抓緊來推動。
包祖明認為,首當其沖的就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就是信息瓶頸。舉例在歐洲或者發達國家在做小微金融過程中,都是一些電子化、標准化的產品,電子化、標准化的產品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就是信息社會化。所有企業信息,銀行都能很方便地獲得。銀行根據這些信息,它自己設計模型,自己設計系統,做標准化的產品,這樣很大程度上就降低了銀行獲取信息的成本。
第二是擔保的瓶頸,或者說是抵押的瓶頸。包祖明談到,小企業初創的時候都是輕資產,沒有多少資產,廠房是租的,很多設備可能是租的。按照傳統銀行的信貸制度要求,它去做融資的時候,銀行不大願意放,因為不大符合信貸的條件。因此,在整個社會信用還不是很發達,信用體系建設還不是很健全的情況下,恐怕需要通過政府的信用把弱勢群體有一個增信,做一個引領,做一些杠杆性的事情。
從浙江情況來看,第三是資金瓶頸。包祖明表示,銀行的經營,一定是有了存款、有了穩定的資金來源,才會放貸款。否則你想放貸款,沒有錢放。小微企業在銀行沉澱的資金是非常非常少的,不像一些大的企業,資金相對充裕。這幾年我們一個非常明顯的感覺,地方中小法人,尤其做小企業的小法人機構,不管它的技術有多好,不管它的風險控制能力有多強,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沒有有效的批發性的資金來源,必然限制它服務小微企業的能力,這是資金的瓶頸。
最后,包祖明表示,還存在制度的瓶頸。我們現在很多的制度,包括其他的一些管理制度,不是根據小微企業的特征有針對性地量身訂做,而是通過大的公司業務移植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