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8日電(記者王宇? 安蓓)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示,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經濟頂住下行壓力,初現企穩向好趨勢,市場信心增強。此前一度“唱空”中國經濟的外資機構,也重新對中國經濟給予積極評價,認為隨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政策措施持續發力,當前的復蘇態勢將在未來持續,特別是陸續出台的宏觀政策和改革舉措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多利好。
社會用電量、貨運量、工業增加值、PPI指數等經濟數據被視為經濟運行的晴雨表。三季度以來,這一系列經濟數據正明顯好轉,經濟企穩回升趨勢進一步明確。
“中國基建開支增加保証了經濟企穩回升態勢,經濟增長下行風險正在放緩。”渣打銀行指出。
巴克萊資本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在城市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尤其是區域性項目工程建設的支出,不少城市基建項目在今年審批速度加快,這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有力支撐。
外資機構認為,中國政府近期加快經濟改革的步伐,不少改革措施陸續出台並且取得階段性成效,這是中國經濟增長沒有“硬著陸”風險的重要原因。
摩根士丹利研究報告指出,6月底出台的系列穩增長政策改善了去年年底經濟低迷的走勢,政府顯示出推進結構性改革的強烈意願,而且已經開始實施部分結構性改革措施。這種增長加速是否可持續,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穩增長政策措施的進一步落實和細化。
渣打銀行指出,從反腐、限制政府審批權力、利率市場化、穩健貨幣政策等政策信號來看,關鍵改革已經開始,計劃於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有望討論下一階段中國經濟改革的系列措施,對中國經濟發展及未來增長有重要影響。
今年以來,改革在各個領域穩步推進。本屆政府開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大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一系列行政審批權相繼下放。此外,還擴大了“營改增”試點范圍,積極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和鐵路等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資源性產品價格、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領域改革。
野村証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認為,新一屆政府致力於通過結構改革推動經濟增長,同時注重防范金融風險,這對於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來講很有利。
受近期中國經濟數據回暖的影響,部分外資機構調高了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預期。
花旗銀行9月初將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7.4%上調到7.6%。瑞銀集團將全年GDP增長預測從7.5%上調至7.6%。而德意志銀行日前發布報告稱,預計中國經濟增長率在第三季度回升至7.9%,在第四季度進一步攀升至8%。這是德意志銀行8月份以來兩度提高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上調中國經濟預估源於8月工業產出、零售銷售和固定資產投資等數據好於市場預期,來自消費者的下游需求和投資活動都已開始為整體經濟提供支撐。”德意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
對於中國經濟未來走勢,外資機構表現出謹慎樂觀的態度。摩根士丹利認為,根據內需的增長勢頭和該機構對未來18個月全球需求預測,中國經濟增速急劇放緩的情況可以避免,在去杠杆化過程中經濟增速將呈現U型路徑。
一些外資機構認為,改革成效或成為擾動中國經濟進一步增長的主要因素,而陸續出台的宏觀政策和改革措施有望為中國經濟釋放持續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