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出爐了。圍繞富豪榜的新聞報道,又進入了一個新的輪回。
新鮮出爐時,公眾的目光圍繞著“首富”打轉﹔稍后,或許大家會圍著不同富豪榜上各位富豪的資產數字差異和座次高低而爭執﹔再往后,若是今年榜上有名的富豪中有某位或某幾位出現什麼波折起伏,“富豪榜就是殺豬榜”的老話題又會再次被拿出來津津樂道一番。
所幸,數年過去,這一說法正在漸漸失去市場。平心而論,這一以偏概全的觀點,可以休矣。
理性者,尊重財富、崇尚正當致富。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要求富豪們的財富都能經得起法律和道德的檢驗,但戴著有色眼鏡唱衰企業家和財富精英,實屬偏激。
誠然,在現實之中,較早以前的部分問題富豪的致富過程中,伴隨著如權錢交易、國資流失等種種破壞社會公平正義的丑惡現象,而這導致了公眾對“為富不仁”特別敏感,更容易使“仇富”的情緒滋生蔓延。富豪榜成了“殺豬榜”的設定迎合了一些人的心理,引歪了公眾看待問題的方式。
如以十年計,比如1999年到2008年間的“胡潤百富榜”,十年間共有1330位企業家登上此榜,而所謂的“出事富豪”有多少?49人而已。
富豪榜上的中國富豪們上上下下,進進出出,影響因素多種多樣,也並非簡單的“出事”二字就可以籠統概括。多年來,中國宏觀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但各個行業之間的結構性變化非常劇烈,不少行業可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各行業的領軍企業和富豪幾乎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同時,中國的民營企業仍未完全進入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一些企業面臨重大關口時的成敗,完全仰仗企業家個人的決斷力,而這勢必提高了在應對危機時的風險性。
而極少數確實是通過鑽體制漏洞來積累財富的“問題富豪”的落馬,從另一面來看,反倒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對經濟蛀虫進行整肅,正是在經濟轉型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體現。
社會公平正義和財富增長之間的關系,應當被理性看待。十多年來,登上各類富豪榜的數千名企業家,絕大多數仍然在活躍地創造財富。在一定程度上,這也能夠說明那些引領創富潮流的中國企業家們,確實不乏精英才俊,值得社會信任和尊重。這些上榜者中的絕大多數人,本身已經足以被稱為我們這個社會的“財富”了。
當然,財富的獲得渠道和手段的陽光化,始終應該是社會關注的對象,而且並不是隻有上榜富豪的財富獲得需要陽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