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改革實質性推進、民營銀行試點即將開始、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備受關注……近來金融領域的改革亮點頻現,改革正逐步進入攻堅期。怎樣看待我國金融領域的改革?下一階段金融領域改革又將有什麼動作?記者採訪了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
記者:當前,我國金融領域存在哪些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未來金融改革的總體思路和方向應該是什麼?
連平: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離不開金融的支持。
當前,我國金融業大力支持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但金融支持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仍存在一定的困難,融資分布不合理問題仍然存在,與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要求仍有不相適應之處。主要表現在:一是金融機構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產業力度不夠﹔二是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依然突出,資金缺口仍較大﹔三是金融資源高度集中於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區域,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矛盾依然存在。
今年較突出的問題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房地產融資增長較快。數據表明,上半年多增的社會融資中有約3/4以上流向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這推高了市場平均融資利率,導致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同時也使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受到擠壓,不利於經濟結構調整。
金融業應緊緊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從而在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中發揮更大作用,這既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金融業應承擔的責任。
未來金融改革應堅持以市場化為根本導向,促進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推動金融改革、開放和發展,顯著增強我國金融業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最終目標是形成種類齊全、結構合理、服務高效、安全穩健的現代金融體系。
記者:新一輪金融改革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如何破除現有障礙,持續推進?
連平:以利率和匯率市場化為代表的新一輪金融改革已全面啟動,未來我國的金融改革將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如何穩妥、有序地放開存款利率管制,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二是如何進一步推動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三是如何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審慎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四是如何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五是如何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健全資本市場功能,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
近年來,我國金融領域各項改革均取得了較大突破,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並取得重要進展,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逐步推進,人民幣資本和金融賬戶可兌換穩步實施,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持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不斷發展。但金融改革涉及多方利益,改革越是深入,遭遇的阻力和風險也可能越大。因此,在改革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企業、機構和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統籌兼顧各方關系,持續推進各項金融改革。具體來說,未來需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按照市場化要求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市場退出機制和破產法律制度,從而有效地保護存款人的利益,規范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二是優化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提高金融監管的效率和質量。三是研究優化金融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完善其公司治理結構。四是妥善處理和協調好各項金融改革的關系,有效防范改革過程中的金融風險。
記者:今年以來,利率市場化改革實質性推進,下一階段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和步驟如何?對經濟發展將產生哪些更深遠的影響?
連平:下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需要根據各項基礎條件的成熟程度分步實施、有序推進。可考慮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逐步歸並基准利率檔次,現在七個檔次的存款基准利率可從長期存款利率入手逐步加以歸並﹔二是適時推出大銀行提供給大客戶的優惠利率,以替代基准利率。三是待條件成熟時發行同業大額可轉讓存單,逐步擴大金融機構負債產品的市場化定價范圍,穩妥、有序地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
總的來說,放開存款利率管制應按照“先長期、大額,后短期、小額”的步驟審慎、有序推進,而活期存款利率的放開則是最后一步。與此同時,時機的選擇也要慎重,放開存款利率管制最好在銀行頭寸較為充裕、存款市場競爭較為緩和的時候推進比較合適。
國際經驗表明,放開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最為關鍵、風險最大的階段,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可能帶來一系列宏觀金融風險,需要格外關注。一是利率頻繁波動及競爭加劇所導致的金融機構經營風險和業務轉型風險﹔二是過度金融創新所帶來的隱性風險﹔三是金融開放度提高所帶來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四是地方融資平台和房地產貸款風險。
記者: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已迫在眉睫,目前市場高度關注民營銀行的設立。您覺得還需要完善哪些配套措施?
連平:當前應盡快建立相關制度和機制,建立完備的風險防范體系。否則大量的民間資本涌入金融領域,將有可能帶來巨大的道德風險和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在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以及利率市場化條件下,由於民營銀行定價能力較弱,將可能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
首先,在民營銀行的發起設立方面應強化對合格銀行及其股東條件的識別和篩選。民營銀行應注重發揮特色優勢,不能盲目追求規模擴張。與此同時,還應建立相關的配套制度。
這主要包括,一是盡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約束和緩解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中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二是建立合理的准入與退出機制,營造公平、公開的金融環境,促使民間金融“浮出水面”,良性發展,同時賦予其與商業銀行同等的待遇進行監管,逐步形成競爭性市場環境。三是不斷完善信用制度與信用評級體系建設。對民營銀行來說,對控股股東的資信狀況進行適當的監管,可以防范內部人可能的關聯交易等問題,降低民營銀行的經營風險。
記者:近日國務院通過中國(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此次改革中,金融領域開放是其中一大亮點。您如何看待自貿區金融改革對我國金融業的意義?
連平:自貿試驗區的重要意義在於“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自貿區在目標定位上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改革試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上海自貿區的真正突破不是對外開放,而是對內改革,這將是以開放倒逼改革的新起點,將成為撬動我國金融業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支點。綜合來看,上海自貿區金融形態的重要特點是境內的離岸金融,即區內的運作機制將部分按照離岸模式進行。
但在建設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難題和風險,如金融監管問題、制度建設問題、風險防范問題等。從監管角度來看,自貿區內應該加強統一監管,實現一站式管理,這樣既便於協調和解決問題,也能更好地發揮監管作用。從制度層面看,自貿區內應盡快完善相關制度建設,同時協調好自貿區規則與國內現行制度的不一致問題。在風險防范方面,自貿區應建立有限滲透的離岸金融模式,並注意防范制度套利和監管套利問題,防止資金非法在自貿區內外流動,擾亂經濟的正常運行。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06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