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一度預測10月C PI同比漲幅將低於9月的3.1%,然而最終結果卻是同比上漲3.2%。10月超預期的物價上漲預示,今年最后兩個月,CPI同比漲幅可能會摸高至3.5%這一調控“上限”。由於今年CPI表現出前低后高的走勢,因此全年CPI應可控制在3.5%以內。
在二季度經濟減速的時候,大家的主要關注點只是增長問題。然而總理隨后的表態卻讓大家認識到,雖然經濟減速,但物價問題仍然不可忽視。在7月16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總理說,宏觀調控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范通貨膨脹。
年初以來,研究機構對今年物價走勢的認識有過反復。在年初的時候,由於認為去年四季度經濟復蘇至少會延續到今年上半年,所以各方普遍對今年物價上漲壓力看得比較重,認為全年可能會在3%到3.5%之間,下半年個別月份甚至突破4%,也因此政府工作報告確定了3.5%的CPI漲幅目標。可現實情況是,一季度開始經濟再次探底,導致物價上漲的壓力小於預期,前三季度CPI同比漲幅不過2.5%。然而,隨著下半年經濟再次回升,通貨膨脹的壓力也接踵而來。
做出CPI在后兩個月可能觸摸“上限”的判斷,主要基於對10月數據的解讀。受10月以來節假日因素消退以及天氣轉好帶動蔬菜供應增加影響,月內主要食品分項價格環比都出現了較明顯的回落,導致食品價格環比下降0.4%。這讓市場在數據公布前一度以為物價壓力會下降,誰知道10月非食品價格卻出現超預期上漲。從歷史數據看,10月煙酒、居住、交通通信價格環比會季節性減速,衣著、娛樂教育文化用品、服務價格環比有漲有跌﹔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環比與上月基本持平﹔醫療、保健、個人用品環比最近兩年出現減速。再考慮到9月最后一天成品油價格下調及節日期間高速免費對交通價格向下的帶動,非食品價格環比即使上漲本也應該漲幅有限,可最終結果是環比上漲0.3%,七大類中五漲一降一平。
10月數據告訴我們,當前物價上漲壓力正在增大。那麼從11月、12月的情況來看,隨著氣候變化以及生豬疫情的發酵,食品價格的回落隻會是暫時現象,一旦食品價格再次上行,CPI上漲也將進一步加快。據商務部監測,11月11日至17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小幅回升,其中豬肉價格由降轉升,比前一周上漲0.4%。同時,消費也在明顯恢復,尤其是餐飲消費。數據顯示,雖依然低於整體零售增速,但10月餐飲消費增長已經較上月出現回升。還有一個技術因素需要考慮,CPI是從去年10月開始逐步上揚的,這就意味著以前一直回落的翹尾因素將從今年10月開始變為正增長,從而拉高月度CPI同比漲幅。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后兩個月的月度CPI上觸甚至突破3.5%的概率就會增大。
《中國經濟學人》10月對超過100位經濟學家的問卷調查顯示,55%的經濟學家認為四季度價格水平會不斷上升,44%認為基本持平,隻有1%認為會下降。和6月調查結果相比,經濟學家對物價上升的預期有所上升。正是看到了當前物價上漲壓力的增加,近期貨幣政策表現出中性偏緊,市場流動性從10月中旬開始收緊。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更是首次使用了“既不放鬆也不收緊銀根”這樣的表述,體現出調控當局對物價上升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