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問高峰擁擠能緩解嗎
高峰期乘客中僅六成為上班族
今年7月以來,工作日北京地鐵日均客流已突破1000萬人次,最大日客流已達1105萬人次,居全國之首,並且近年來還在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長。
在高峰時段,北京地鐵的擁擠程度更是超乎想象。高峰期進站量佔日均進站量的47.46%,有些線路的滿載率達144%,車站站台、通道和列車運載能力處於嚴重超飽和狀態。站外“人山人海”,站內數次才能擠上列車,車內更是有被擠成“相片”的風險。
據11月客流量統計,2個小時內的進站乘客超過兩萬人的車站有三座,分別是天通苑北站、天通苑站和回龍觀站,周圍均有密集住宅區。除了要繞過長長的限流通道,還要擠上三四次才能上車。
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多數有“剛需”的市民認為,票價調整不會影響其乘坐地鐵的選擇。“方便、准時、不會堵車、出行成本低”等都是“上班族”選擇地鐵出行的原因。
馬伯夷介紹,軌道交通推出低票價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利用方便、准時、快捷、出行成本低等優勢,引導市民放棄小汽車出行,緩解城市地面交通擁堵。然而,由於高峰時段客流構成不合理,吸引了大量短距離、生活類人群出行,軌道交通已經轉變為與地面公交爭奪客流的交通方式。
通過對乘客出行目的的調查發現,高峰時段的通勤出行比例為61.7%,公務出行比例為11.8%,生活類出行比例約為26.5%。
一般來說,10公裡以下的短距離出行由地面公交承擔較為合適。而北京地鐵過多承擔了短距離的出行,乘客一次出行乘坐距離在6—14公裡的比例約為35.9%,造成了公共交通使用結構不合理的局面。
據了解,隨著軌道網絡格局的逐步形成,近年來已經有很多客流從公交轉移至地鐵。
與地鐵客流年均增達30%相對照,公交客流不僅沒有增長反而略有下降,這也使得公交的運力出現閑置。北京市地面公交目前的日客運能力達到1700萬人次,而實際每天在1300萬人次左右。根據北京市公交發展狀況,2017年之前不需新增車輛。
“緩解地鐵高峰壓力將會採取綜合舉措,包括加快快速公交車道的建設。保証上班族的通勤時間,就可以將部分客流重新吸引到地面公交上來。”馬伯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