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北京大部分地區重度污染,一名游客戴著口罩在午門前揮手跟朋友打招呼。
北京將開展人工消減霧霾科學試驗,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氣象科學依據。昨日在全市氣象現代化工作會議上,北京市副市長林克慶透露,目前北京氣象觀測站都面臨高層建筑阻擋等環境影響。今后兩年,將新增氣象自動觀測站200個以上,人工氣象觀測站全部達到國家基准站標准。
林克慶介紹,北京氣象觀測環境保護不力,全市一半以上國家氣象觀測站遭受不同程度破壞,5個台站因環境破壞被迫遷建﹔全市僅有的2部天氣雷達因附近新建高樓被阻擋﹔全市唯一的國家基准氣候站,也因附近高層建筑嚴重影響探測環境,作用難以發揮。
林克慶同時指出,首都氣象預報預警核心科技水平難以滿足精細化預報需求,明顯落后於發達國家和先進地區。如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國外已達到1公裡、1小時分辨率,北京目前隻有3公裡、3小時分辨率﹔而北京分區縣預警業務則剛起步,災害預警信息發布能力不足。
記者獲悉,目前,北京一些區縣如房山、大興、門頭溝等,已經開始展開區縣的天氣預報業務。北京市發布天氣預警,也會有如北部山區、南部地區降雨量更大之類的提法,但也只是分區的概念。今后將會精確到具體的區縣,以“市級指導,區縣發布”的方式,以區縣為單位發布氣象預警。
■ 解讀
哪些方式可以人工消霧霾
昨日會議上,林克慶表示,北京市將開展人工消減霧霾科學試驗。
此前,中國氣象局也印發了《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要求到2015年,全國各地氣象部門形成人工影響天氣改善空氣質量作業能力,在重污染天氣條件下能夠採取可行的氣象干預措施,如人工催雨等以消減霧霾。
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負責人郭學良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人工影響天氣消減霧霾的主要方式是人工增雨和人工消霧。人工增雨對清除霧霾有較好的效果,但前提是必須有降水形成的條件。
中國氣象局有關專家則表示,人工增雨此前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增加水資源或者對抗干旱,沒有專門針對淨化空氣操作過,到底下多大的雨才能清除霧霾等,都需要經過試驗評估。
該專家還指出,霧霾天氣一般天氣狀況比較靜穩,空氣流動性差,人工增雨作業的前提條件出現的可能性不太大。
有北京市的氣象專家也表示,霧霾條件下人工增雨的難度較大,目前或許會在極為特殊的局地霧霾的情況下,對能見度做一些試驗,但大范圍霧霾採取人工方式緩解的可能性很小。
郭學良還曾表示,如果達不到氣象條件,隻能通過物理辦法來消霧。在北京、四川等地,曾做過一些消霧的科研試驗,即用液氮等制冷劑,使霧滴變成冰晶掉落地面。但他也表示,消霧尚未成為氣象部門的常規業務工作,且隻能在局地實行。
■ 公開課
什麼是國家基准氣候站?
北京市目前唯一的國家基准氣候站是人們在天氣預報中常常聽到的“南郊觀象台”。
據了解,基准氣候站和一般監測站的區別主要是,一般的氣象監測站一天觀測三次,基准站一天觀測四次,並且有人值守。
此外,基准站的數據資料參與國家交換,作為全球氣象資料共享的一部分,以用於氣候變化等全球研究,其他氣象站資料不參與全球交換。
氣象站一般分成自動站、人工站,從級別區分有國家級氣象站和市級氣象站。北京市目前一共有300個左右氣象監測站。自動監測站雖然提供很多氣象數據,但儀器的資料大部分作為參考使用,而相比之下,人工觀測站因為需要長期維護和調整,數據更為准確。
北京市氣象局相關人士表示,今后要求新增200個以上自動觀測站,人工氣象觀測站全部達到國家基准站標准,意味著將對精細化預報提出更高的要求。
該人士表示,目前北京市各區縣氣象觀測站不參與天氣預報,今后區縣建了基准站后,也可能參與到區縣的天氣預報和預警中來。
氣象觀測站可以建在哪兒?
市氣象局相關人士表示,氣象站的位置有著較為苛刻的要求,比如要建在比較空曠、沒有高樓阻擋,符合氣象條件的地方。如果周圍有很多高樓大廈,則對溫度、風等氣象因素都會產生影響。
氣象站也不能建在高層,必須能夠代表人類1.5米到2米的生存環境高度。
目前,北京有一些觀測站建在公園等看起來較為空曠的地方,但隨著公園裡人口密度增加,空氣流通性下降,也可能對監測帶來一些影響。
上述人士還表示,氣象站的位置不能經常變化,因為需要長期積累歷史數據,如果經常換地方,就無法具有代表性。
其表示,北京市特別是郊區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新建氣象觀測站,但是需要和有關部門進行協調,以優化氣象站的布局。
【數說】
到2015年氣象監測目標
自動監測達到5分鐘、1公裡時空分布,24小時晴雨預報准確率達90%以上,氣溫預報准確率80%以上,觀測站網密度每百平方公裡不少於3個,完成多部雷達組網布局。
●氣象自動觀測站
新增200個以上,人工氣象觀測站全部達到國家基准站標准
●局地暴雨、雷電、冰雹預警
提前1小時以上發布
●沙塵、高溫、霧霾天氣預警
提前1天發布
●持續嚴重霧霾天氣預警
提前3天發布
■ 相關新聞
“雪菇涼”和北京擦肩而過
新京報訊 昨日,一場原本可能到來的今冬首場雪與京城“擦肩而過”,而天津、河北等地都出現了飄雪。氣象部門表示,此次降水系統總體偏弱,且更多位於北京偏南位置,導致未在北京出現降水。20日之前,京城都將是晴到多雲的天氣。
此前市氣象台預報,昨日可能出現今冬首場降雪,但是直到昨晚,這場降雪遲遲未到。“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東部都飄雪花了,但和北京錯過了。”北京市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郭金蘭說,這主要因為,前日下午到夜間,2-4公裡高空的濕度都比較大,但近地面層的濕度較小。
昨日,北京市氣象局官微也發微博嘆息,“雪菇涼”瞥了一眼京城,頭也不回地就奔著天津去了,“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有緣擦肩過。”
“初雪一直是預報的關鍵點。”郭金蘭說,因為初雪在這個季節對交通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新京報記者金煜 綜合新華社電
本版採寫(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金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