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算算廣州基本生存:活在廣州 要交哪些稅費

2013年12月19日16:08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算算廣州基本生存:活在廣州 要交哪些稅費

  [摘要]除了吃和住,在有形或無形中,市民們還支出了各類稅費。以城市中等家庭每月為例,據不完全統計,有20多項。

  “餐飲和住房支出就佔了月總消費52.8%。”這是來自12月11日廣州市消委會發布的《廣州市日常消費物價指數對居民生活影響研究報告》。研究報告還顯示:廣州居民平均月收入為5952.1元,其中收入在2000元∼3999元的市民最多。

  事實上,除了吃和住,在有形或無形中,市民們還支出了各類稅費。以城市中等家庭每月為例,據不完全統計,有20多項。“如果有購物和娛樂場所消費,還要算上計入商品售價的增值稅和營業稅,這些最終都由消費者買單。”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教授夏明會說。

  廣州居民平均月收入5952.1元?

  “在廣州,年收入十二萬左右的家庭,可能是最尷尬的,”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教授夏明會基於以往的研究分析。在生活中,他們可能遇到的“情況”比起低收入人群要多。

  為獲得城市生存必須支出稅費的完整樣本,記者採訪中以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為例進行分析。

  與夏明會的分析有些巧合的是,本月11日廣州市消委會發布了《廣州市日常消費物價指數對居民生活影響研究報告》(下簡稱《報告》)中指出:廣州居民平均月收入為5952.1元。按一個家庭兩人工作來計算,家庭年收入剛過了這個臨界點,不過《報告》中也指出,事實上,收入在2000元∼3999元的市民最多。

  在支出方面,餐飲和住房支出佔了月總消費52.8%。其中,餐飲月支出2166.8元,佔比最大﹔住房月支出1372.9元,增長率最高。

  這3000份抽樣調查中,有六成市民表示自己的收入沒有增長。更是有九成居民認為廣州近年物價有上漲,大部分人都表示由於物價上漲導致生活質量下降了。

  在今年11月底,廣州市統計局發布的《廣州統計信息手冊2013》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到,2012年的廣州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1978年的8.27倍。

  “硬”支出稅費“吃掉”1/3家庭收入

  根據這份《報告》顯示,有七成居民選擇減少開支來應對物價上漲,而減少的開支集中在餐飲、旅行、社交和穿著方面。

  可以觀察到的是,有些稅費是作為城市居民生活的“硬”支出,是無法“省略”的。以一個廣州兩人中等收入家庭為例,必須繳納的稅費有“住宅電費、水費、電視費、物業管理費、電話通訊費、失業保險費”等20多個種類。

  經過計算可以發現,除開家庭每月的房屋貸款返還,各項稅費支出的總額已經花費了家庭月收入的32.6%,差不多達到三分之一。

  其中,稅費支出,排在前三位的是養老保險、個人所得稅和燃油費。

  根據廣州市統計局《2012廣州統計年鑒》中獲取的數據可以得出相應的結論。除開房屋貸款返還,每月所交納的稅費總額要花費家庭月收入的29.8%,差不多佔比三分之一。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社會保障性支出(包括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交通費、通信費。排在后三位的,則是水費、燃氣費和居住服務費(也稱作物業管理費)。

  廣州:家庭月入2萬月底“光”

  “中等收入”家庭是一個很寬泛的領域。陳清是以家庭稅后收入將近2萬,成為“中等收入”中的一員。

  剛過而立之年的陳清,走到“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階段。三年前,父母退休后就幫助陳清夫婦照顧剛出生的孩子。這樣一個兩口之家很快就發展成了五口的大家庭。

  幾年前,在親戚、朋友眼裡,陳清和丈夫大學畢業,在城市擁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收入也還不錯,父母身體也還算好,沒有什麼生活羈絆。“花起錢來,也沒什麼數”。

  孩子出生后,她不得不對自己的生活“賬本”斤斤計較起來。如今,家庭開支最大頭就是房貸。2010年買房后,每月背負房貸有8000元。每月要給父母3000元生活費。這兩項是雷打不動的必須大頭開支。

  除此之外,孩子每月的奶粉、紙尿褲、衣物、玩具,以及每月的住房物業服務、水、電、煤氣費用,這些零碎的開支差不多要花去2000多元。

  再算上每天出行的燃油費、停車費、車輛保險費,每月的支出大約在1500元左右。還計入每月的各種吃飯、交際費用,林林總總也有2000元。

  有時還要給父母買點衣物、生活用品,平均下來每月可能差不多也要花去1000元。

  剩下來的2000多元,夫妻倆可以用來置辦一點自己需要的東西。陳清說,有了孩子之后,自己也步入了“月光族”。

  “馬上孩子要上幼兒園了,現在家周邊學校最便宜的每年也要16000元,”陳清說,也就是說,每月還要留下1300元留作教育經費。“一想到,還有各種兒童興趣班,可能還得再預留一些費用。”

  東京“房產稅”花掉近三成家庭收入

  記者在對日本東京一個中等家庭收入居民的取樣中發現,與廣州居民生活成本相似的是,不考慮住房貸款返還,東京市民每月稅費支出,排在首位的也是養老保險費,其次是醫療保險和電話通訊費,而個人所得稅和燃油費則落到后面。

  通過計算,這一中等收入家庭每月的稅費的“硬”支出花去收入的27.5%。與廣州不同的是,東京居民還交納了“固定資產稅”和“地區住民稅”。而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家計調查”,東京家庭的這項“硬”支出也要用去家庭收入的27.4%。

  接受記者取樣的這個日本中等收入家庭,雖然每月家庭收入達到4萬,但基本上是個“月光族”。從這個家庭列出的開支清單中可以看到,除了這些必交稅費外,家庭經濟負擔還來自於兩個孩子的補習教育花費。

  在澳大利亞統計局的統計年鑒中獲取的數據可以看到,每月必繳稅費,排在前三位的是個人所得稅、交通費和房屋地租。根據統計數據可以看到,不考慮房屋貸款,悉尼城市居民每月稅費“硬”支出,就要用去每月收入的45.6%。與廣州市民不同的是,悉尼中等收入家庭每月還要支付“房屋維修保養費”、“房屋地租”、“房產稅”和住房保險,而且這並不是一筆小數目。

  從採集數據計算,這三個城市中,悉尼居民稅費“硬”支出與收入比對,佔比最高。

  廣州家庭收入12萬是臨界點?

  “雖然從數字上看,悉尼市民繳納的稅費比例看起來比廣州和東京要高,但不能簡單認定:悉尼市民稅費及生活成本比其他兩個城市高,”夏明會解釋,“不能簡單的看賬面上的工資收入與各項支出,還要考慮到他所能享受的社會福利以及貨幣的購買力。”

  他舉例,一個在澳大利亞朋友,年薪55萬元,繳納16萬元個人所得稅,養活一家三口人。在澳大利亞,可以算得上中產者。

  他說:“在中國,對中產階層收入為多少,還沒有一個統一權威的標准。”據他之前研究和觀察,廣州城市居民中比較難受的是年收入12萬元左右的家庭,“他們生活壓力最大,處於爬坡階段,一個人養活一家的,日子最難過。”

  統計還有一定困難

  記者在搜集數據的過程中發現,國外的家庭收支的統計中,均是以家庭為單位,而我國的統計數據多以個人為單位。夏明會說:“以日本的統計為例,以家庭來收稅,要考慮家庭撫養人口數量、孩子的教育,有相應的抵免。例如‘住民稅’,如果工作的丈夫已經繳納了這部分費用,沒有收入來源的全職太太就不用繳納這一筆費用。”

  “我國將來稅收肯定以家庭為單位申報核算,這是一個大的方向。”夏明會認為。

  “不過,在我國凡是涉及到稅費的問題,有一個最大弊端,就是統計得不完善。”夏明會直言。

  而在我國香港,統計做得要完備許多。他說:“在香港,不論有錢還是沒錢,每年都在申報,根據統計數據,就可以看到家庭的收入。比如,現在到了年底,政府要對低收入家庭,每個家庭補貼6000元,這個建議通過立法會,這個錢就會撥到每家每戶。因為在表格上就可以查詢到。”

  據他了解,目前官方、學界都沒有做過一個城市居民在城市生存所繳納的基礎稅費的完全調查。“如果要完全統計繳納的稅費,這是一個大課題,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

(來源:廣州日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