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看不見的錢”改變生活(經濟透視)

楊濤

2014年04月09日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今年,韓國的T—Money已經誕生10周年了。

  T—Money是一種非接觸式信用卡,直接與用戶的銀行賬戶和借記卡捆綁,是韓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在人口隻有5000萬的韓國,T—Money卡的發行量達到了7100萬張。某種程度上說,韓國人的無現金生活已有10年之久。

  電子支付根據支付工具可分為電子賬戶和電子貨幣。前者包括借記卡、信用卡和電子錢包等,后者主要有電子現金、比特幣等。1915年起源於美國的信用卡,可以說是各類電子支付工具的“鼻祖”。直至今日,卡支付(借記卡和信用卡)依然是全球非現金支付增長的主力。與此同時,各類新興的電子支付和移動支付,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而傳統非現金支付則有日暮西山之勢。例如,在發達經濟體中一度佔據重要地位的支票支付,則明顯呈下降趨勢。

  從早期的“物物交換”到以貨幣為媒介的“錢貨兩清”﹔從現金交易再到轉賬支付,金融支付工具的不斷創新,正深刻地改變著經濟金融效率。特別是近年來,電子支付的蓬勃興起,不僅給傳統支付體系帶來令人瞠目的沖擊,也使全球非現金支付迅速增長。據凱捷咨詢和蘇格蘭皇家銀行聯合發布的《世界支付報告2013》,2012年全球非現金支付總量增長8.5%,達3330億筆,全球人均非現金支付交易接近47筆。其中美歐等發達市場雖佔據了76.9%的市場份額,但增速遠低於新興市場國家平均20%以上的速度。

  有大量實証研究表明,電子支付所代表的現代支付體系創新,顯著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在美國,傳統支付方式(包括支票)耗費的成本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3%,而電子支付估計比紙質支付要節省一半到2/3的成本。同時,電子支付創新也給各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帶來很大沖擊,因為“貨幣”的可控性、可測性都在發生變化。當然,這也給貨幣政策操作帶來了新機遇。

  由於發展起點較低,我國非現金支付表現出強勁勢頭。2013年,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5億多筆,金額超過160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92%和24.97%,其中新興電子支付創新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據尼爾森的一項調查結果,中國一線城市71%的購物者表示更喜歡使用銀行卡而不是現金,而其他受調查國家平均隻有50%。

  隨著電子支付手段的不斷創新,“看不見錢”的交易方式會越來越多。在這樣的背景下,長遠來看,硬幣和紙幣或許某一天會淡出歷史舞台。當然,電子支付面臨的一系列風險,也需要人們萬分警惕。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09日 22 版)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北大博士賣土豬3百元一斤北大博士賣土豬3百元一斤
  • 兩國企爭地盤上百人對峙兩國企爭地盤上百人對峙
  • 盤點A股的明星股東們盤點A股的明星股東們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