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合江縣白米鎮龍灘嘴碼頭,碾子磅村村民余志明看著江對岸的縣城,無可奈何,望江興嘆。 |
![]() |
合江縣航運二公司的十幾條渡船被拖到河灘上等候解體處理。洪水期即將來臨,這些船沒採取任何固定措施,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
![]() |
掃描二維碼 |
最近,人民日報讀者來信版連續收到四川合江縣群眾來信,反映當地政府禁渡停航、給沿江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4月17日,記者輾轉來到四川瀘州市合江縣調查採訪。
合江地處川、渝、貴結合部,兩川交匯,依山傍水。紅軍長征途中,四渡赤水書寫了不朽傳奇,赤水河就在這裡匯入長江,合江由此得名。自古以來,長江兩岸群眾都是靠擺渡過江,往來頻繁。
數萬群眾“要過河”
與合江縣城隔江相望的清代白塔,矗立在長江北岸滿目蒼翠的竹林叢中,是合江古縣城地標性建筑。記者來到白塔下面的白米鎮龍灘嘴碼頭,目測這段江面,寬三四百米,風平浪靜,對岸是羊嘴碼頭,街上幾層樓都看得清楚。
余志明老人是龍灘嘴碼頭旁邊碾子磅村3組村民,曾當過21年生產隊長。“原來坐渡船過江,花一塊五毛錢,五六分鐘就能到對岸縣城。”余志明告訴記者,這裡原來有客渡和車渡。去年6月,渡船停了,說是開通了高速公路,可以坐車到縣城。“你不曉得坐車有多麻煩!最近的也要繞20多裡的路,等車、趕車要兩三個小時,老百姓意見好大喲。”
住在龍灘嘴碼頭岸上江北客運站對面的退休職工江北平,是1976年從縣城到這裡插隊落戶的知青,娘家人和兒子全家都在城裡。盡管隔著一條江,但幾十年來坐船往返很方便。去年6月,“禁渡令”徹底打亂了她的生活。她血壓高,坐車嘔吐得厲害,孩子們回來也不方便,種的蔬菜、水果運不出去,隻好自產自銷,甚至爛在地裡。“本來城鄉差距在逐漸縮小,現在不讓過河,差距反而越來越大,政府咋就不能多為群眾想想呢?”
龍灘嘴碼頭下游幾百米處,河灘上雜亂停放著十幾條廢棄的渡船。這些船原本屬於合江縣航運二公司(以下簡稱二航司),承擔著全縣沿江百裡6個渡口、12個碼頭短途客運、擺渡過江任務。去年6月,合江縣政府發布“禁渡令”后,二航司的十幾條渡船,有三條船被縣交通運輸局“做主”移交給民強公司,繼續在赤水河醒覺溪和先市渡口從事客渡業務,其余的都被強行拖到這裡,准備全部解體處理。
二航司職工梁德英告訴記者,已經有兩條船被拆,在職工的強烈反對下,剩下這幾條船暫時保留下來,被棄在河灘地上風吹日晒,洪水期即將來臨,這些船沒採取任何固定措施,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公司職工對縣政府及交通運輸局插手企業運營、違規強行解散集體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行為極為不滿。”梁德英說。
龍灘嘴碼頭下游幾公裡處,是白米鎮史壩村老渡口,江對岸是榕山鎮。從地圖上看距離不遠,但開車要繞經白米鎮,走了30多公裡,車不能再往前開了,又步行兩三裡,才來到老渡口附近。村民聽說有記者來採訪,呼啦啦地圍上一大群。他們講的四川方言很難懂,但訴求簡單明了:“請開渡船!我們要過河!”
史壩村11社村民胡才良種了30多畝地,有水稻、玉米和柚子。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原來坐船來回3元,把柚子挑到對岸榕山鎮上,一斤能賣11塊錢,一年收入兩三萬元﹔現在不能坐船過江,村裡不通公路,車子開不進來,真龍柚兩塊錢一個都沒人要,幾乎斷了收入來源。
安全豈是“擋箭牌”
萬裡長江,黃金水道,在合江境內呈“U字形”蜿蜒流淌。2013年6月3日,瀘渝高速通車,合江縣境內通了高速公路,也有了兩座橫跨長江的高速公路大橋,人民群眾歡欣鼓舞。
然而,時隔不到一周,合江縣政府發布“禁渡令”。2013年6月9日,合江縣人民政府《關於取消合江縣長江航段客渡車渡船的通告》(合府發﹝2013﹞48號)稱:“瀘渝高速公路已全面通行,根據全省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精神,經縣政府研究決定,全面取消我縣長江航段所有客渡、車渡船舶,撤銷我縣長江段所有客運渡口。”
合江縣政府出台“禁渡令”的政策依據是否充分合理?合江縣白沙鎮、大橋鎮群眾代表到四川省有關部門上訪,得到的答復是:省裡根本沒有批准停止長江客運和長江橫渡封航的文件,誰說的就叫他拿文件出來驗証。
4月21日和25日,合江縣先后給本報發來兩份說明材料。材料稱,2013年5月11日,瀘州市瀘縣桃子溝煤礦發生安全事故,再次敲響了安全警鐘,省安全生產工作會議要求從源頭上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按照省市從源頭上杜絕安全隱患的要求,經過仔細排查,認為長江客渡運是我縣多年來存在的最大源頭性安全隱患,“6·22”和“8·2”兩次重特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血的教訓,給合江人民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損失。
從政府通告到官方說明,合江縣反復強調“安全”二字。那麼,合江兩次重特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是如何發生的?為何都發生在合江?
2000年6月22日,合江縣榕山渡口發生特別重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死亡130人。2002年8月2日,榕山渡口附近再次發生客船翻沉事故,死亡25人。
據了解,合江發生“6·22”特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榕建”輪長20多米,人員超載達116%。公安機關認定引起該事故的人為因素主要有:嚴重超載和船頂棚上違章載客、載貨﹔冒霧航行﹔駕駛員臨危措施不當。時任交通部部長黃鎮東說,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意識淡薄,安全管理不到位,並嚴厲發問:“為什麼在超載這麼嚴重的情況下還敢冒霧航行呢?船長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膽子拿幾百人的生命當兒戲呢?縣鄉政府的鄉鎮船舶安全管理責任制是怎樣落實的?”事發后,包括時任合江縣委書記、縣長以及榕山鎮黨委書記、鎮長在內,18人受到撤銷職務或開除公職處分。
“合江再也經不起發生水上安全事故的打擊了!”合江縣白沙鎮政府一位陳姓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於是,瀘渝高速和兩座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成為合江縣委、縣政府領導排除渡船安全這個“讓人擔驚受怕的心頭之患”的契機。“坐船不安全,難道坐車就絕對安全嗎?”當地有群眾質疑:“與其說領導要為老百姓保‘安全’,不如說是為自己的‘官帽’保安全。”
生命安全,重於泰山﹔政府職責,重在監管。但若把“安全”當作擋箭牌,把人民群眾賴以生存的渡船航運一禁了之,是否有“因噎廢食”之嫌?
如何解決“出行難”
長江北岸的合江縣白沙鎮是千年古鎮,唐朝時合江縣城就在這裡。白沙鎮與南岸大橋鎮牛腦驛隔江相望,每年從白沙—牛腦驛渡口過江者超過20萬人次。
去年6月9日,合江縣政府通告稱,“所有通往江北方向的車輛、行人,請選擇康博大橋和波司登長江大橋通行。同時,現已開通縣城南方公司客運站,客運線路經白米、望龍、白沙、參寶、焦灘。”
家住南岸大橋鎮望龍山村的鄔倫華,需要經常往返白沙—牛腦驛渡口。他給記者畫了一張草圖:從南岸牛腦驛到北岸白沙鎮,原來坐船過江5分鐘就到了,船費1.5元﹔現在趕車經佛陰、合江,過高速公路大橋,再經白米、望龍到白沙,最快也要兩三個小時,單程車費17元。
家也是南岸大橋鎮的先德蓉在白沙鎮開店做生意,還在鎮上買了房。她指著南岸一處白牆青瓦的房子告訴記者,她家就在江邊,原來傍晚收攤了,還能坐船回去幫家裡老人干農活,現在坐車不方便,今年清明節都沒法帶孩子回去給祖先上墳燒點紙。
合江縣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為解決群眾“出行難”,縣裡想了不少辦法,作出很大投入,規劃“以路代航”。比如,在規劃瀘渝高速公路時,請求相關部門同意在大橋兩側設置人行通道,為此增加投入8000萬元。后來,為解決客渡運取消后長江沿線群眾出行和生產生活物資運輸需求問題,採取了多項措施,包括調整開通新客運線路,安排江北客運站至縣城客車,開通白沙至牛腦驛的專線客車,通過政府補貼降低客運票價等。
白沙鎮的群眾告訴記者,合江縣為了平息群眾對禁渡停航的不滿,去年12月開通白沙至牛腦驛專線客車。兩台車每天往返兩趟,直通票價從原來的17元降到5元。據介紹,政府為此每天給每台車補貼1200元,兩台車一個月7萬多元,一年就是80多萬元。“一年下來,買車的本錢差不多就賺回來了。”一位村民說,客車老板為了拿補貼,每天讓車來回跑兩趟,也不在乎有沒有人坐車,有時車上乘客少,客車司機半道“甩客”的現象時有發生。
“下午3點多就沒車了,平常坐車不方便,到趕場時成千上萬的人,兩台車一輛19座、一輛25座,根本是杯水車薪,絕大多數人上不了車。”政府花了錢,沒給老百姓帶來多大方便,難怪群眾會有怨言。
4月17日下午,記者在白米鎮江北客運站門口採訪時,看到一輛車牌號為川E44542的“五洲龍”客車開過來,沒有人上車,客車掉個頭就開走了。記者注意到,這台能坐20多人的客車空空如也,車上乘客不超過3人。
當前,各地正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央領導同志強調指出,群眾滿意不滿意是衡量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去年6月至今,合江縣禁渡停航已有300多天,群眾呼聲強烈,問題依然無解。合江如何作答?人們充滿期待。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29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