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天過去了,海納大慶路小區62歲的程玉蘭還在苦惱:“我到底該怎麼稱呼你呢,孩子!”前不久,她乘地鐵時遇上一件尷尬事,一句脫口而出的“服務員”,讓一位年輕女工作人員上了火。程阿姨感慨,現在的年輕女孩應該咋稱呼才合適?
咋稱呼年輕女性,不少老人挺犯難
4月17日下午1時多,西安市民程阿姨准備乘地鐵一號線去紡織城,正要刷卡進站,磁卡出了問題,電腦顯示讓她去服務中心,因為年紀大眼神不好使,她大半天沒找到地方。看到檢票入口旁站著一位穿著藍色工作服的姑娘,袖子上戴著寫有“安檢”字樣的袖標,程阿姨想也沒想就問:“服務員,服務中心在哪兒?”
一聽這話,那姑娘的臉沉下來了,瞪了程阿姨一眼,幾秒鐘沒出聲。接著才用手指了指方向,並不友好地沖程阿姨說了一句:“你以后少叫我服務員,我不是服務員!”程阿姨一聽,不高興了,“我不叫你服務員,叫你什麼呀?安檢員嗎?”
回家后,程阿姨心裡一直不舒服。“她可能覺得我這樣稱呼,把她貶低了。可是現在稱‘美女’太輕浮,稱‘同志’太過時,稱‘小姐’會讓人反感,我這個年紀的人,應該咋稱呼這些年輕女孩子呢?”
她和幾個老伙伴交流時發現,有這種苦惱的還不止她一個。
“不喜歡叫我美女,聽起來有些輕浮”
丫頭、美女、姑娘、小姐、妹子……對女性的稱呼越來越多,究竟哪一個讓人聽起來最舒服?昨日,記者在南門隨機走訪了30位年齡在20—55歲之間的女性。
有17位女性表示,不喜歡前面加稱呼,如果有陌生人來問路,說一聲“你好”是讓人聽起來最舒服的,不需要刻意套近乎。還有13位女性表示,叫什麼沒關系,現在的稱呼本來就很亂,所以,別人叫她們什麼都答應。“我不喜歡別人叫我美女,這詞聽起來有些輕浮,一些出租車司機用陝西話叫‘女子’聽起來就挺親切的。”27歲的趙培說。
52歲的陳女士說:“原來最不喜歡別人叫我阿姨,隨著年齡增大,反倒覺得叫阿姨或者大姐都行,還挺通俗很親切。”走訪中,幾乎所有的女性都不喜歡被稱作“小姐”。
的哥說如果拿不准,叫聲師傅肯定沒錯
經常和人打交道的服務行業,工作人員都是咋稱呼別人的呢?城東一家餐廳的大堂經理周寧娟說:“我在服務行業工作7年了,看見客人一般都先說‘你好’,熟點的女客人就叫‘姐’,現在的女性都不太喜歡自己被人叫得老。有一次,服務員把一位50歲左右的女客人叫了聲‘阿姨’,女客人直接發火了。”
“我們出租車司機,對年輕姑娘常稱‘女子’或者‘姑娘’,對年長的女性稱‘大姐’或者‘阿姨’。”昨日,開了10年出租車的的哥張師傅說,他們早已總結過了,現在的年齡並不好通過面容和著裝分辨,如果拿不准,千萬不要亂稱呼,如果不確定年齡的話,用陝西話叫一聲“師傅”肯定不會出錯。
從“同志”到“美女”,每個稱呼都有社會根源
從“同志”到“師傅”,再從“小姐”到“美女”,自新中國成立初至今,對於年輕女性的稱呼也發生著變化。昨日,陝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邢向東說,這跟社會根源的變化是分不開的。新中國成立初期,在社會主義大環境的影響下,“同志”成了人們之間最親切、最朴實的稱呼,不分男女,都叫同志﹔文革以后,由於工人階級的社會地位大幅提升,“師傅”這一稱呼開始風行﹔而改革開放后,年輕女性被禮貌地稱為“小姐”﹔但上世紀80年代后期,受色情行業影響,“小姐”這一稱呼被打上了特殊行業的烙印。“最近幾年受網絡影響,‘美女’這一稱呼也越來越熱,其實,每種稱呼都有著深刻的社會發展的根源。”邢向東說。 社區記者鄭唯舒 李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