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一季度的下滑后,4月份中國外貿現企穩回升態勢。據中國海關總署8日發布的數據,4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為3586.3億美元,同比(下同)增長0.8%﹔貿易順差184.5億美元,擴大1.8%。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研究中心主任何偉文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從具體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外貿已經企穩,如無意外,五六月份和整個二季度的外貿數據將比4月還要“好看得多”。
據海關統計,4月份中國對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進出口增長,對香港貿易則明顯下降。前四個月,內地與香港貿易總值為6329.1億元人民幣,下降33.1%。對此,何偉文指出,這是去年同期內地與香港貿易存在虛增所造成的。
何偉文表示,虛增拖累了統計表現,如果不計算與香港的進出口數據,今年前四個月的整體外貿數字實際上是增長而非下降。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周景彤認同這一觀點。他表示,前四月外貿數據如果僅從同比數據來看,呈現一種接近零增長的狀態,但這種表現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基數非正常偏高的影響。
此外,今年前四月,在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進出口增長的同時,去年表現活躍的民營企業進出口額下降了8.5%。
周景彤分析,國內從事進出口的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一些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國內成本上升給這些企業造成相對較大的壓力。而過去一些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現在隨著國內成本上升、周邊國家競爭力的提升,比較優勢正在下降,“一些產業和產品正在向周邊國家轉移,也是民營企業進出口下降的原因”。
對於中國外貿4月份小幅回升的原因,何偉文指出,首要的增長點是中國對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出口業績明顯好轉。
周景彤則預計,從5月份開始,隨著基數因素的消失,以及發達經濟體經濟向好,“二、三季度外貿數據應該會比一季度有明顯好轉”。
中國2013年全年外貿進出口增速為7.6%,中國商務部為2014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長所設定的預期目標是7.5%。專家認為,盡管目前外貿顯現出企穩向好跡象,但尚難斷言全年能達成這一目標。
整體而言,中國外貿面臨的外部環境在好轉中。何偉文指出,從發達國家來講,美國和歐盟今年都處在良好的復蘇當中,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亦預計今年世界經濟主要動力將來自發達國家,“發達國家作為傳統上的中國出口主要市場,其經濟向好對中國外貿應當會起到有利影響”。不過,發達經濟體向好傳導至中國國內也需要時間,所以“不會立竿見影地反映到出口數據上”。
而近期中國國內的一些數據亦反映出外貿形勢尚難言全面向好。如剛剛閉幕的第115屆廣交會,從官方統計數據來看,與會的境外採購商人數和出口成交量環比同比出現“雙降”。
何偉文表示,盡管存在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因素,但從這一情況還是能夠看出,中國仍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外貿形勢。
又如,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4月份中國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盡管穩中略升,但反映制造業外貿情況的新出口訂單指數以及進口指數,與上月相比均下降,並位於臨界點下方。
周景彤則指出,雖然二、三季度數據排除了去年非正常基數帶來的影響,應該會比一季度有明顯好轉,但在諸如上述的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在內等一系列關系到進出口情況的經濟指標尚未充分向好之前,也不宜對外貿形勢“過於樂觀”。(彭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