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深圳大運足球場“變身”高爾夫練習場 市民質疑

2014年05月10日09:19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深圳大運足球場“變身”高爾夫練習場 市民質疑

深圳大運足球場“變身”高爾夫練習場 市民質疑

  ■為舉辦大運會,深圳興建了大量體育場館。資料圖

  作為公共體育場館,本應為大眾服務的足球場,卻搖身一變成為高端人士消費的高爾夫練習場。不少市民質疑稱此舉是公共資源為少數人服務。

  實際上,“華麗轉身”背后是大型體育場館賽后利用遭遇困境的無奈現實。隨著奧運、亞運、大運等國際賽事的舉辦,我國多個場館正面臨向賽后運營的轉型期,在公共服務與盈利創收間如何兼顧成為擺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題。

  公共資源提供高端服務? 

  深圳市體育中心足球場副場曾是深圳大運會足球賽的訓練場,為此,當地政府部門曾投入千萬翻新草地和跑道,大賽結束后,這裡一度成為足球愛好者們踢球的首選場地。

  2013年8月,該副場被“改租”為高爾夫練習場。記者現場看到,這家挂著“大生高爾夫練習場”牌子的練習場主體共有56個打位,分上下兩層,此外還配套有餐廳、茶藝、高爾夫球具品牌專賣店。

  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練習場已有500多名會員,會員卡分為銀卡、金卡、白金卡,價格在3500元到11000元之間。而散客則按100粒球100元收費,球杆另收20元。

  這並非個案。耗資8.9億元的深圳寶安區體育中心足球主、副場在大運會期間投入使用。去年7月,一直對民眾關閉的足球場主場出租為高爾夫練習場,並對外公開營業。

  與馬術、擊劍一樣,高爾夫被國人視為一項“貴族運動”。不少市民質疑稱,作為全民建設公共體育設施的一部分,公共足球場本身就比較稀缺,難以滿足周邊市民的需要,如今卻“華麗轉身”成為高端人士揮杆的高爾夫練習場,無疑是公共資源向少數人群的流失。

  對此,深圳市寶安區文體旅游局方面表示,政府投資興建的足球場能否出租成高爾夫練習場,“國家既沒禁止,也沒鼓勵,可以說這是政策法規的灰色地帶。”

  賽后盈利與普惠難兩全?

  記者調查了解到,足球場“變身”高爾夫練習場爭議背后是公共體育場館賽后運營如何在公共體育服務和場館盈利之間尋求平衡所遭遇的現實矛盾。

  2009年,深圳體育中心由差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變為自收自支的市屬國有企業,這也是全國第一家實現“轉企改制”的公共體育場館。據該中心企業管理部部長劉彤介紹,深圳體育場曾是深圳紅鑽隊比賽、訓練場地,大運會后轉往硬件設施更好的深圳寶安體育中心,作為體育場的核心業務,駐場球隊的離去意味著巨大的損失。

  “作為自負盈虧的國有企業,又要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我們必須提高場館的利用效率。”劉彤告訴記者,過去兩年,副場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即使滿負荷運營,一年的租金收入約40萬元,難以支付逐年增加的人力、水電、草皮養護成本,“而改租為高爾夫可直接收取超過百萬租金,還省去了大筆人力成本。”

  深圳寶安體育中心屬於差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每年預算支出約3800萬元,區財政撥款1900萬元,其余則需要單位自行創收。該體育場負責人言立軍表示,足球場主場每年除去為深圳紅鑽隊提供的16場比賽場次,以及零散為市區企事業單位提供大型運動會、年會等場地外,意味著每年有11個月是閑置的。

  “作為國際賽事標准場,草皮養護費較高。如果面向普通市民開放,租金收入根本不能實現‘以館養館’。”言立軍說。

  近年來,中國多個城市相繼舉辦奧運會、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省運會等多個大型賽事。如何讓“僵硬”的固定資產轉化為充滿活力的全民體育財富,成為不少地方政府面臨的“棘手”難題。

(責編:孫博洋、夏曉倫)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