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是母親節。東北師范大學大三學生王悅和她的室友9日一早就開始在網上訂購康乃馨,准備郵寄給自己的媽媽。把5月的第二個周日定為母親節的傳統起源於美國,近年來,我國專家提議設立“中華母親節”以體現我國傳統文化中“孝”的思想。
東北師范大學民俗史專家李德山教授說:“設立中華母親節是有必要和完全合理的,以農歷的四月初二——孟母生孟子這一天作為中華母親節是有史實作為依據的,從國家層面頒布也比較容易為大眾所接受,畢竟一個節日需要有其自身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傳統才能代代相傳下去。”
早在2007年,全國政協委員李漢秋就曾與45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吁請設置中華母親節,提出設立中國人自己的母親節,並提出孟母可作為中國母親節的形象代表。
“母親節是表達對父母恩情感激的節日,這和中國傳統‘孝’的思想相契合。”李德山說,中國古代就有“孝治天下”的說法,“以孝立國”更是從中國起源的,我們有豐富的事例証明,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二十四孝》中的很多例子都體現了這一點。
信息化時代,如何過母親節?李德山說:“一些人離家在外,每當節日的時候跟家人打打電話或者利用微信等送祝福,都是很好的方式,朴實但真摯,太表面化的東西反而不必要,中國人更推崇含蓄、深沉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