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蟻的不同形態。圖片來自南寧市白蟻防治所網站
被白蟻危害的電線開關。 圖片來自南寧市白蟻防治所網站
今年以來,南寧市白蟻防治所發現南寧蟻情較重,近5個月來,已接到600多單市民的滅蟻求助。白蟻蛀空建筑物,咬穿煤氣管道、啃食地下電纜……雖然惡行累累,但不少市民卻很難發現它,也不懂得如何消滅它。記者就此採訪了南寧市白蟻防治所專家,教城市居民防治白蟻
近段時間南寧白蟻多
近段時間來,南寧市區每逢悶熱的夜晚,燈光點亮時,聚集在燈下的飛虫特別多。市民李先生發現,這種虫子掉在地上后,便成雙成對地追逐,第二天,燈光附近的地上,都是飛虫的尸體和翅膀,讓人非常厭煩。
南寧市白蟻防治所總工程師、副所長陳正麟說,廣西是全國蟻害較為嚴重的區域之一,約分布有140多種蟻,大多生活在野外,也有少數影響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他說,市民很討厭的飛虫正是白蟻中的其中一類,俗稱家白蟻。按照一般規律,5月正是這種白蟻的脫巢分飛期,但今年因氣候問題,白蟻“氣勢”更勝往年。陳說,今年接到市民的反映非常多,據不完全統計,今年還不足5個月的時間,他們已經滅了600多個蟻巢。
對於白蟻分飛的景象,陳正麟判斷,在附近肯定有成熟的蟻巢,分飛的數量越多,說明巢穴越大,“在深圳有專家做過統計,一巢白蟻少則幾萬隻,多則幾百萬隻”。白蟻巢穴中,有工蟻專門負責尋找食物,兵蟻負責保衛巢穴,繁殖蟻是長翅的成虫,則負責“傳宗接代”。在合適的溫度和濕度,長翅的成虫便會飛往就近的燈光處進行交配,交配成功后,如果能找到合適的巢穴另立門戶,這交配的白蟻便會成為蟻王蟻后,“但絕大多數飛出來后都會死去”。
在新建巢穴后,大概需要4年時間,才能發展為成熟的蟻巢,才會有長翅的成虫再飛出巢穴進行交配。
鋼筋混凝土也會被蛀蝕
市民李女士反映稱,他們單位的木地板外表看起來好好的,誰知有一次她的高跟鞋竟然把地板踩出一個洞來,后來她發現,木地板下面已經被白蟻蛀空了。“這個例子証明了白蟻的隱蔽性。”陳正麟研究白蟻防治多年,有一次他回父親家時,發現木門的手柄輕輕一扭便斷了,“一般是出了狀況,我們才能夠發現它”。
陳稱,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地下18米處,發現有鋼筋混凝土被蛀蝕的現象,“這裡是完全沒有一根木料的”。他們考察后得出結論,白蟻家族也像一個衛星城,當白蟻數量達到一定量時,他們會建設多個輔巢。另外,此前南寧市民發現白蟻多筑巢在比較低層的建筑物內,但陳正麟稱,他們近期在第28層、29層的高樓處發現了白蟻。白蟻在打通蟻路時,一般會分泌一種乙酸來腐蝕鋼筋混凝土,以此破壞建筑物內部結構,而且無法修補。
除此之外,分布在地下的電纜設施和煤氣管道,也遭到了白蟻的入侵。此前,東葛長湖路口一帶出現了煤氣泄漏的現象。經過多方面考察后,才發現肇事者竟然是白蟻。同樣,在吳圩機場附近一帶埋在地下的電纜線也成了白蟻的美食,“這些都給公共安全埋下了隱患”。
消滅白蟻要講方法
談起南寧白蟻多的原因時,陳正麟稱,除了氣候等因素外,“綠化因素也佔了13.11%”。綠城讓我們享受充足氧氣的同時,也給白蟻帶來了豐富的食物和水分。
分飛期的白蟻,沒有攜帶病菌,市民可以噴專用藥、用電蚊拍、放水盆等。需要注意的是,噴藥后,人盡量在屋外待一段時間。
但如果發現了蟻巢或者蛀空的家具、建筑物等,請盡量撥打電話0771—5666120,向專業人士咨詢。陳說,有市民直接噴藥,發現效果立竿見影,有白蟻死亡,但之后又出現了。為此,他提醒市民,一旦打草驚蛇,白蟻也會轉移陣地,這樣會給專業滅蟻增加難度。為了讓市民理解滅蟻的奧妙,陳正麟講了專業滅蟻的原理:對於不同蟻種,專業人士進行判斷后,會播撒對應的藥物在蟻路上,讓工蟻帶回蟻巢,粘藥后白蟻會渾身不舒服﹔而其他白蟻會幫它舔食,還會將其帶回蟻巢的藥物喂食給蟻王蟻后,這樣才能真正殺滅白蟻。
白蟻入侵房屋的途徑
飛:每年4~7月,白蟻分飛季節,在氣象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便有大量的有翅成虫離巢分飛,脫翅配對,尋覓適宜的棲息地場所,營巢、繁殖后代。
爬:一些房屋附近樹木較多或原來是山坡地,室外滋生的白蟻通過蟻路入室內取食、危害。
帶:白蟻隨著家具、木材、包裝材料的搬遷,被人為地帶入到室內。
市民家中如何防治白蟻
1.在進行家庭房屋裝修的時候,最好對裝修材料和一些易發生白蟻部位進行防蟻處理。
2.保持室內通風、干燥,屋面漏雨、室內漏水及時檢修,減少白蟻滋生的條件。
3.注意整潔衛生,室內要經常打掃、翻動,家俱擺設和雜物房堆放的物資要離地離牆,早發現,早滅治。
4.白蟻主要以纖維素為食,房屋如果是簡裝修,室內木構建較少,只是一個門框或窗子受蟻害,建議市民自行買藥處理﹔如果是精裝修,可能存在多個潛在受害部位,建議找專門的白蟻防治機構幫助處理,普查一遍后徹底滅治。
5.不要噴施滅蚊、滅蟑類藥劑。因為使用這類藥劑隻能殺滅很少一部分白蟻,大部分白蟻會逃逸到更為隱蔽的地方取食為害。一定要購買專門的藥劑噴施,才能徹底殺滅。
(資料來源:南寧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網站)(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李儉芹 劉冬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