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80的宋美珍,十年前遠從保定來到石家庄,照顧一生沒有生育的九旬繼母宋福英,這一照顧就是十年。“把她養老送終是我的任務,隻要我還能動,就會一直照顧下去。”宋美珍說。“不是親閨女,勝似親閨女”,這是街坊鄰居對宋美珍的評價。
今年78歲的宋美珍,花白頭發,身材微胖,說起話來聲音響亮。她人如其名,對繼母的照顧無微不至。今年是宋美珍照顧繼母宋福英的第十個年頭。2004年宋福英因為摔傷胯骨,生活不能自理。宋美珍便從保定的家裡冒雨趕到石家庄,從此開始了照顧繼母的生活,為其洗衣、做飯、擦身子、洗澡,十年如一日。
曾經,繼母如親母般的照顧
5月26日上午,記者在省人民醫院宿舍的一間單元房內看到,宋美珍正在細心地給90歲的繼母宋福英按摩肩膀。“躺久了,經常給她按摩一下,以防肌肉萎縮。”宋美珍說。
說起繼母,宋美珍陷入了回憶。她的生母因病去世后,1949年,比宋美珍大12歲的宋福英嫁給她的父親,成為她的繼母,當年宋美珍隻有11歲。“當時年紀小,也不懂事,讓我叫這個陌生的女人媽媽,根本不知道咋回事,反正怎麼也叫不出口。”宋美英說,她隻知道從此以后,有了這個女人來照顧她的生活起居,洗衣、做飯。由於身體原因,宋福英也一直沒有生育。
上世紀五十年代,宋美珍的父親由於工作調動,便帶著宋福英和宋美珍從江蘇老家來到保定。“他們傳統觀念比較重,我是他們唯一的女兒,所以到了結婚的年齡,讓我找了一個上門女婿。”宋美珍說,宋福英一直沒有孩子,宋美珍有了孩子以后,宋福英便給她伺候月子。“幫我洗臉、洗衣、做月子飯,照顧得挺精細。”
1960年,保定化纖廠有兩個上班的指標,宋美珍和宋福英可以一起去工作。宋福英放棄了工作的機會,留在家裡幫助宋美珍照顧5歲的女兒和3歲的兒子。“當時我丈夫工作挺忙,我再去上班,這兩個孩子就沒有人照顧了。”宋美珍心裡特別著急,得知宋福英放棄工作機會,幫她照看孩子,心理雖然過意不去但充滿了感激。
后來江蘇老家出了點事,那邊宋福英的母親和奶奶也需要照顧,宋福英就帶著宋美珍的兩個孩子回老家,在江蘇一邊照顧老人,一邊照顧孩子。“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了我最大的幫助,我會記一輩子。”宋美珍說,那時她就想,等母親年紀大了,自己會像照顧親生母親一樣給她養老送終。
為繼母,她從保定趕到石家庄
上世紀七十年代,宋美珍父親的工作單位遷址到石家庄,她的父親和繼母也隨之定居石家庄。宋美珍當時因已在保定成家,就留在了保定。天有不測風雲,2004年的一天,宋美珍接到父親在醫院工作同事的電話,說她的父親生病住院了,母親也受了傷,兩人都在醫院裡。宋美珍和愛人李兆臣當天冒著大雨就來到了石家庄。
宋美珍的父親患有心臟病和糖尿病,心臟不好。“一次,母親推著輪椅上的父親去醫院檢查時,由於上坡沒有上去,輪椅翻倒,砸到了胯骨,造成了骨折,還定了兩個釘子。由於年紀大了,這兩個釘子也一直沒有取下來,基本上走不了路。”那時,他和愛人就在醫院照顧這兩個老人,給他們送飯、喂水、喂藥,當時正是六月天,常幫他們擦洗身子。“那時,我們忙得連口飯都顧不上吃。”
就在那年,宋美珍的父親過世,當時宋福英已經80歲,生活也不能自理,宋美珍就和老伴商議決定留下來照顧宋福英,此后他們很少回保定的家,就是過年過節她和老伴也是倒替著回去,呆個兩三天就趕緊回來,去年他們也就隻回去過一次。
十年如一日的細致照顧
從2004年開始,宋美珍已經照顧了宋福英十年,如今宋福英已經年過九旬,宋美珍也已經年過七旬。宋美珍對母親的照顧特別細致周到,尤其對飲食很注意,對她愛吃的東西了如指掌。
宋福英愛喝粥和疙瘩湯,宋美珍就經常做給她喝,而且變著花樣粥裡放點山藥或紅薯。愛吃油條,但牙口不好,早晨常把油條泡到湯碗裡給她吃。不愛吃青菜常便秘,就經常買蘋果、梨等水果,並切成小片,用勺子一點一點刮著給她吃。愛吃水煮肉,宋美珍自己有脂肪肝不能吃肉,也常專門給宋福英燉肉,燉的特別爛了再給她吃。“做了還得讓她好好吃,媽媽吃飯雖然不用喂,但也得好好看著,有時候不想吃了就把飯藏起來。”宋美珍說,頭天中午吃餃子時就把四個餃子藏到被子裡,歲數這麼大了,怕她不吃飯身體受不了,又怕吃涼的胃裡不舒服。
除了吃飯,給繼母洗澡是她最辛苦的時候,洗澡前需要把繼母背到洗澡間,“以前用輪椅推到衛生間門口,但門口小,輪椅進不去,再背起來挺費勁的,后來干脆直接從床上背到洗澡間。”由於繼母矮小,也不能站立,讓她坐下來洗,微胖的宋美珍彎著腰也很是吃力。
宋福英大小便失禁也是常事,宋美珍給她洗帶屎帶尿的衣服和被褥,也從來沒有嫌棄過。有時候宋福英不好意思麻煩宋美珍,把屎拉到床上也不及時叫他們,弄得滿身滿床都是,甚至有時把新換的被褥弄臟。手有關節炎的宋美珍洗涮起來也很吃力,有時也會著急,但更多的是理解,“誰都有年老的那一天,在這裡她就我這麼一個親人,我不管她誰管她!”
找老伴,照顧繼母是首要條件
由於年紀大,宋美珍也多病纏身,患有關節炎、類風濕、高血壓、糖尿病,需要天天吃藥。患有關節炎的手不能洗大件的洗衣服。但宋美珍有一個得力的好幫手,那就是他的老伴李兆臣。老伴幫助她,鼓勵她,就這樣一直堅持了十年。“我遇到了好人”眼含淚水的宋美珍重復著告訴記者,“他比兒子照顧得都周到”。
其實,79歲的李兆臣也是宋美珍的后老伴。宋美珍的前夫因病去世后,自己一個人的日子特別艱難,別人都勸他再找一個老伴。經過勸說,她終於答應找個老伴,但隻有一個條件“跟我去石家庄照顧我的父母就行。我父母在石家庄,當時他們年紀都大了,我作為唯一的女兒,必須得回去照顧他們。”
1996年,她遇到了李兆臣。李兆臣對宋美珍所提的照顧父母的條件從來也沒有認為是條件,他覺得照顧老人更是天經地義,隻要兩個人過得下去,其他都是次要的,互相幫助更是應該的。“老實、厚道”是認識李兆臣的人對他的評價。他跟著宋美珍從保定過來后,幫助妻子照顧繼母這麼多年,也從來沒有過抱怨過。
早飯基本上是李兆臣來做,宋美珍的手患有關節炎,經常幫忙洗涮,“前天還拉了一褲子,褲子都是他收拾的。”宋美珍干不動的活都由李兆臣來做。有時候宋福英不想吃飯了,就把飯藏到被子裡,有時想下床也不告訴他們,進屋后卻發現她一個人在地上躺著,宋美珍心裡又氣又急,李兆臣還時常寬慰宋美珍。“他就說既然在一起了,就是自己的家人,即使在外邊看著孤苦伶仃的老人也該幫一把,妻子有一身病,經常頸椎、背部、腰腿疼痛,幫助她照顧母親也是應該,也從來沒有后悔過。
隻要身體允許就一直照顧下去
“像親閨女一樣照顧老太太,真是太難得了,即使親閨女也不一定能照顧得這麼周到。”省會新華區合作路街道辦事處迎春巷社區黨總支書記張春芬告訴記者,知道老太太家的事兒以后,她經常隔三差五過來看看,去年重陽節的時候,社區還給他們送來了米面油和慰問金300元。“她辛辛苦苦了一輩子,還受這麼大罪,挺心疼她的。她照顧了我父親,又幫我照顧孩子,現在照顧她也是應該的。我也給兒女們做個榜樣,教導他們也做個孝順的孩子。”宋美珍說,她的5個孩子如今都在保定,她十年前來石家庄的時候,老四的孩子還小,沒人幫忙接送上學。大女兒的孩子身體不是很好,心裡也總放不下他們,“但是沒有辦法,母親這邊更需要我。好在孩子們都挺理解的,過年過節常過來看看,帶點好吃的,有時候也給點錢。”
宋美珍說,她也想過把繼母帶回保定,讓兒女幫著照顧,但在保定沒有自己的房子,如果回去得和孩子們住在一起,照顧起來也不方便,母親年紀這麼大了,也經不起折騰。“我覺得孩子們的日子也不容易,不願意給他們添麻煩,就在這邊一直照顧下去了。”
2009年的一次不小心,宋福英的左腿也摔折了,左腿和腳已經變形。如今雙側股骨頭壞死,生活不能自理,大多時間在床上躺著,生活起居完全由宋美珍夫婦照顧。“我希望她能好好的,我也好好地,把她到伺候到終老。”眼裡噙著淚水的宋美珍說出了願望,也說出了擔心“我一身的病,特別害怕我走在她的前面,沒有人像我一樣照顧她,但隻要我身體允許,就一直會照顧下去。”
(燕趙都市報 記者 楊佳薇 見習記者 康瑞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