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分析:種族問題滲透美國社會 潛意識歧視難自知

2014年12月01日08: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分析:種族問題滲透美國社會 潛意識歧視難自知

  當地時間2014年11月28日,美國弗格森,示威者持續抗議非裔青年遭白人警察槍殺,警方逮捕部分示威者。

  中新網12月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美國密蘇裡州弗格森鎮白人警察槍殺黑人青年不被起訴,引發大規模騷亂,再次掀起美國對種族歧視問題的爭論。有專家指出,美國以至全球的歧視問題症結,不在於公開、表面的惡意歧視,而是人們不自知的潛意識歧視。多個實驗証明無論白人或黑人,歧視意識根深蒂固,但大部分人卻抗拒承認是種族主義者,不敢正視問題,令社會更難進行深層次討論。

  報道指,部分白人將種族歧視定義為“故意對某種族表露敵意”,但對少數族裔來說,這已是過時的定義,認為人們戴著有色眼鏡卻不自知,才是現今情況。美國杜克大學著名社會學家博尼拉稱之為“沒有種族主義者的種族歧視”(Racism without racists)或“色盲歧視”(Color-Blind Racism),指白人在種族議題上經常提及的3句句子:“我覺得與膚色無關”、“我有黑人朋友”和“如何定義種族主義者?”反映他們對種族歧視的誤解。

  NBA白人裁判判黑人犯規多

  在討論弗格森案時,不少白人認為焦點不在於警察和死者的膚色,應該交由司法制度處理,並深信司法制度應該是“色盲”的。不過,研究顯示這類白人觀點是自欺欺人。多個研究指出,小至僅3個月大的嬰兒已開始偏向想與同種族的人相處﹔另一研究顯示,白人NBA裁判判黑人球員犯規的次數較多,反之黑人裁判亦然﹔另有調查顯示,白人囚犯刑滿后重返社會,較無案底的黑人青年更易找到待遇較好的工作。

  此外,芝加哥大學聯同麻省理工學院向1300個求職廣告投寄5000份虛構履歷,內容、資歷一樣,唯一不同是部分求職信用白人常用名稱、部分則用黑人名稱,結果“白人”獲面試機會較“黑人”多出50%。專家認為這種種族偏見比舊式歧視更危險,因更難發現,故更難解決。

  部分白人認為種族歧視是個人層面問題,但專家認為,種族問題滲透整個社會,需明白白人享受著種族上的系統性優勢。以弗格森為例,2/3居民是黑人,但市長、警長及6個市議會成員中有5個都是白人,53人的警隊中隻有3名黑人警察。即使一名白人警員與黑人女子結婚、身邊滿是黑人及拉丁美洲裔朋友,也不代表他的潛意識已超越種族定性。弗格森反映多種族小區的實際情況:表面相安無事,但內藏無窮種族差異的暗涌。

  白人卻看不出這些種族差異,反而認為自己才是受害者。他們以為黑人與他們同工同酬,僅16%白人認為黑人受到嚴重歧視,許多白人更覺得白人受歧視情況較黑人嚴重。

  此外,研究還顯示,人們傾向拒絕承認對人有偏見。實驗中不支持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人,以為奧巴馬不曾改善美國就業情況,研究員向他們展示就業人數的確增加過百萬的統計數據,再問他們就業人數上升還是下降時,大部分人仍回答“下降”。

  社會上的精英分子通常較自信,愈成功的人愈少懷疑自己的想法,令他們更難承認存在種族偏見,包括法律界人士,甚至因此不自覺地影響如弗格森案的判決,使種族沖突更難緩解。

(責編:譚翀、喬雪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