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中央紀委最新通報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全國共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62404起,處理82533人,其中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3259人。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8月中央紀委建立違反八項規定情況月報制度以來,每月的“查處問題數”“處理人數”“給予黨紀政紀處分人數”三項數據雖有波動,但總體呈上升趨勢。對比去年9月與今年9月的數據,三項數據分別增長了1.76倍、2.49倍和2.52倍。
綜合京華時報記者孫乾新華社報道
數據分析
1
通報問題數量呈現上升趨勢
從去年8月起,中央紀委在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59個中央和國家機關陸續建立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月報制度,以掌握全國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精神情況。
從去年9月底至今年9月底,中央紀委發布了13張違反八項規定問題月度匯總表。縱觀13張匯總表中每月的“查處問題數”“處理人數”“給予黨紀政紀處分人數”三項數據,雖有波動,但總體呈上升趨勢,今年9月底的數據均為13個月中的最高值。
對比去年9月與今年9月的數據,當月“查處問題數”從2191件上升至6055件,增長了約1.76倍﹔“處理人數”從2335人上升至8157人,增長了約2.49倍﹔“給予黨紀政紀處分人數”從741人上升至2612人,增長了約2.52倍。
專家分析,上述趨勢背后,一面是各地各部門對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的常抓不懈,查處力度不斷加大,另一面也反映頂風違紀仍然存在。
2
地廳官員被查暗合巡視時間
通報數據顯示,因違反八項規定被處理的82533人中,鄉科級干部為78767人,佔比超過95%。為何鄉科級干部發案較高?一種普遍的看法是,對“上頭”肅清政風的決心領會不到位,心存僥幸。或者可能主觀認為,“天高皇帝遠”,即便頂風作案“上頭”也不會知道。
構成這些不斷增長的數據的,也不乏地廳級及省部級官員。如黑龍江省副省級干部付曉光因私公款消費,大量飲酒並造成陪酒人員“一死一傷”,被留黨察看一年處分,免去其黑龍江省政府亞布力度假區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職務,並由副省級降為正局級。
數據顯示,全國范圍內因違反八項規定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3259人。查處涉及地廳級干部的事件共有215件,因此受到處理的地廳級干部為264名,其中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的為132名。
京華時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違反八項規定問題通報情況發現,今年7月被處理的地廳級干部最多,當月查處涉及地廳級干部的問題22起,被處理的地廳級干部達27人,有13名地廳級干部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其次為今年3月,上述三項數據分別為14起、25人和13人。
京華時報記者發現,這些高級別“問題”官員被處理的時間與巡視工作緊密相關,各省區市地廳級官員因違反八項規定被處理的“高峰期”,正好與中央巡視組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時間相吻合。比如,2014年首輪中央巡視在3月初集中進入整改落實階段,2014年第二輪中央巡視於今年6月底進入整改落實階段。
3
違反工作紀律問題佔比43%
從查處問題的類型來看,違反工作紀律的問題最多,達26805起,佔比接近43%。其“案發率”和受處理人數與違規配備使用公務用車、大操大辦婚喪喜慶兩項一起,長期穩居前三位。
從中央紀委公布的典型案例來看,違反工作紀律的典型表現包括上班時間無故脫崗、工作時間玩電腦游戲等。
值得注意的是,違規配備使用公務用車的問題數量,今年9月與去年9月相比有所下降,但其間有高有低。
京華時報記者選取其中比較有特點的月份加以分析,與今年8月份相比較,今年9月份違規配備使用公務用車的數量大幅上升,其中查處問題數及處理人數均接近8月份數據的兩倍,分別為773件、935人。
4
大操大辦婚喪喜慶最為頑固
京華時報記者以幾個類型中最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特點的“大操大辦婚喪喜慶”為例,在2013年8月推行月報制度以后一段時間控制得比較好,但是今年2月起數字又開始攀升。
今年2月至9月,被通報的大操大辦婚喪喜慶問題數逐月遞增,每月平均增加近40例。今年7月查處問題數已增至277起,共計處理307人﹔8月份查處349起,處理433人﹔9月份查處417起,處理473人。而在今年2月,查處問題數僅為124起,共計處理132人。
最為典型的一個案例發生在今年8月,哈爾濱市依蘭縣住建局副局長、供水公司經理、黨總支書記李剛違規舉辦“升學宴”、收受禮金被免職。這一案例的看點在於,李剛訂5桌“升學宴”被群眾舉報,被紀委約談責令取消酒席並作書面檢查。3天后,頑固的李剛仍舊為女兒舉辦了“升學宴”,只是將宴請數量改為4桌。
在全國范圍內,“頂風作案”的李剛們並不在少數。截至9月30日,全國共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62404件,其中大操大辦婚喪喜慶的共查處3533件,在一共受到黨紀處分的23259人中,因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受到黨紀處分的就有2432人,佔比超過10%。而且其“案發率”和受處分人數都僅次於違反工作紀律、違規使用公車,長時間穩定居於第三位。與此同時,公款吃喝、收送節禮等情況已處於“低位”。
在統計數據中,京華時報記者還發現,各地官員違反規定大操大辦婚喪喜慶的數量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比如西南各省份(雲南、四川、貴州)、東北地區(遼寧、吉林)屬於多發區,而西藏、青海、新疆等省份則很少。同時東部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的案件數量相比西部一些省份明顯較低。
對此,一名基層干部對記者表示,在實踐中發現,經濟較發達地區,收入整體較高,斂財的途徑也多種多樣,更加隱蔽,靠婚喪喜慶借機斂財的情況並不是主要因素。在經濟較不發達地區,披著風俗人情外衣借機收取禮金的問題相對較多。“目前,這方面事情主要發生在縣鄉以下機構,特別是基層干部。”
從政者說
更多官員知道“避嫌”
“大有成效,步履維艱。”北京市某區縣基層干部李俊(化名)用八個字來概括自己對於八項規定實施兩年來的體悟,在親歷周圍干部嚴加約束自己、帶頭遵紀守法的同時,他也感到基層干部的觀望心理和僥幸心態依然存在。
一名北京基層紀檢干部對京華時報記者表示,從自己的角度,自我約束提高了,更加注意公務員的形象了,更加在乎群眾的意見了,頂風違紀的現象大大減少了。從這點來看,八項規定實施這兩年確實成效顯著。但與此同時,觀望心理和僥幸心態依然存在,一些無為和難為的情緒影響著干部隊伍的工作熱情。
該干部還坦言,在高壓線下,更多官員知道“避嫌”,不再“犯明忌”了,然而,如何揭掉蓋在腐敗上的種種隱形衣,才是下一步的重點。目前有些社會現象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而難以根絕。隱形腐敗的人情關難過,需黨員干部更加努力才行。
“堅持激濁揚清,才能風清氣正。”李俊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堅持了兩年成效顯著,長期堅持執行才是關鍵,最終糾正“劣幣驅逐良幣”的怪象。
專家說法
作風養成久久為功
中國人民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表示,很多作風問題是久成惡習,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或風俗,一旦反對,反而會讓人不適應。反對它和糾正它也是一個長久和持續的過程,不會一抓就戛然而止。所以,監督只是一個方面,關鍵還在於各級黨員干部思想觀念的轉變,作風的養成仍需久久為功。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也認為,社會風氣根深蒂固最不容易扭轉,八項規定出台至今,從黨員領導干部著手要求清風肅紀,十八大以來,基本上形成了“不敢腐”的認識。這種舉措,深受老百姓歡迎,民風也會隨之改觀,關鍵要常抓不懈,抓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