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打工的蘭女士在存款簽名確認時發現自己把1.3萬元存進了兒子撿來的卡裡了(兒子以為是游戲卡),當場要取消存款,卻遭拒絕,銀行解釋稱,在客戶簽名確認之前,這筆交易就已經100%完成了,不可逆轉。
對於銀行的解釋,部分人和事主一樣認為是站不住腳的,也是其聲討銀行的理由。其實這是對存款程序的不了解。很多人都設了銀行短信提醒,在購物或交易時,當銀行卡劃過讀卡設備,輸入數據之后,短信提醒就到了,這說明此筆交易已完成。所以,客戶簽名只是確認事實的一個步驟,相當於銀行留存的一個証據,“不能逆轉”的確是事實。
那為什麼不能阻止相關交易或幫事主追回存錯的款項?這其實又牽涉到對方客戶的權益問題。假使我們每個人的賬戶突然被另外一人說存錯了款,需要返還,恐怕沒有人會輕易答應。再則,利用銀行交易未遂來實施詐騙的案件並不鮮見。如果銀行在錢到賬后僅憑某人的一句“存錯了”就又把錢取出來,這個時間差就很可能被犯罪分子和其同伙利用來進行違法活動。況且,一句話就可以改變一筆交易,那整個金融秩序豈不是大亂?公眾還有何安全保障可言?
規則是社會有序運轉、人與人和諧共處的基本元素,金融規則更是維持經營秩序,保証良好服務質量的前提。現代社會每個公民都必須具備規則意識,遵守規則是現代公民素質的體現。缺乏規則意識,則民主和法治都是空談。就此事而言,不分青紅皂白炮轟銀行,緣於對相關規則的認識和實踐上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或盲區。
前不久有上海農民工去銀行存錢途中,隨意把錢放在自己褲兜裡,在街頭不慎散落﹔又有成都農民工編織袋裝工錢搭摩托回家,袋破錢失不自知。對這樣的事件,應該對其保持悲憫,但也不得不說:作為成年人,請珍惜自己的血汗錢。畢竟,不是每一次的“丟錢”都會被捐助,而人們往往要為自己的一時不慎付出慘重的代價。凌寒(武漢 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