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行十年其路修遠 周小川是否會留任央行?--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銀行頻道

川行十年其路修遠 周小川是否會留任央行?

李丹丹 苗燕

周小川將於今日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身份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記者會。在執掌央行期間,周小川就像一位勤勉、嚴謹又富於創新意識的工程師,漸進地豐富、完善貨幣政策這個超級“工具箱”。
2013年03月13日08:54    來源:中國証券網-上海証券報    手機看新聞

  周小川將於今日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身份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記者會。這場記者會的主題是“貨幣政策與金融改革”,這是周小川在過去的十年裡一手推進的重點工作。

  就在這場記者會召開的前兩日,周小川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這一職位無疑是對其在央行執掌的十年工作之肯定。

  這位新晉的政協副主席是否繼任央行行長這一重要職位,謎底則需要到3月1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六次全體會議上才能揭曉。

  暫且先將這個謎面放下不論,單看這些年中國經濟的高增長和低通脹、金融改革的穩步推進,毋庸置疑,周小川與央行的這十年,值得寫入中國金融改革的史冊。

  從2002年12月走馬上任,周小川在央行行長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

  金融改革的推動者

  這十年裡,金融業堅定不移地推進和完成了一系列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改革,包括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順利完成並成功上市、農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深化、金融宏觀調控體系日益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化、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有序推進等等。

  這一系列的改革,為中國金融做大、做強、做專並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周小川起到了核心作用。

  “他對於推進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的貢獻是重大的,包括農信社改革、國有銀行改革等等。”一位與其共事多年的央行人士如此評價,“中國的金融改革能走到今天不容易,而他在中間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而在其一手推進的金融改革工作中,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是值得濃墨重彩書寫的一筆。20世紀90年代的金融改革雖然實現了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的轉變,但仍未有效緩解銀行體系資產質量問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權一度高達2萬億元。

  周小川有一次在央行內部會議中回顧,2003年的夏天有一個重要決定,就是國務院決定由央行主持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方案的制訂和執行。

  當年秋天人民銀行就成立了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2003年底開始,率先利用外匯儲備對中行建行進行注資、財務重組,2004年進一步進行股份制改革,2005年就實現了交行、建行公開上市,一舉扭轉了國有銀行“技術性破產”的尷尬局面。

  貨幣政策的完善者

  這十年來,從亞洲金融危機的余波,到經濟迅速上升,再到金融危機,中國經濟經歷了一個以往都不曾遇過的時代。伴隨宏觀經濟風起雲涌,貨幣政策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在這段期間操作手段逐漸完善,操作力度漸趨精准,操作成效日漸明顯,對於穩定經濟發展起到良好作用。

  在執掌央行期間,周小川就像一位勤勉、嚴謹又富於創新意識的工程師,漸進地豐富、完善貨幣政策這個超級“工具箱”。

  央票,是目前調節市場流動性的常用手段,也是這個“工具箱”裡最司空見慣的工具。但是2003年4月,央行創造性地推出央票業務時卻飽受爭議。隨后,央行頂住輿論壓力,又安排了多種凍結流動性深度不一、價格不一、運作機制不一的產品,配合起來對沖流動性,有力保障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有效運行。

  給國內、國際市場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有金融危機時期央行出手快、出拳重的一系列調控措施,有效地應對了金融危機的沖擊。2008年次貸危機開始深化時,中國人民銀行在當年9月底10月初提出,宏觀調控在提法上轉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同時開始降息、降准備金,配合四萬億投資的經濟刺激計劃。

  隨后,我國又較早地實行了宏觀審慎政策。2009年3月,央行注意到經濟的復蘇跡象,同年7月提出要運用宏觀審慎性調節工具,醞釀宏觀上的寬鬆政策的退出問題。

  事后,周小川回憶這段抵御金融危機的關鍵時期時表示,“外部發生了劇烈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宏觀調控措施應該表現出果斷,出台要及時,不能拖拖拉拉。”

  但是理工科出身、追求完美的他也不無遺憾地認為,“我現在回顧起來,如果適時退出能夠再做快一點,也許更好一點。”

  國際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從新一輪商業銀行改革到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再從利率市場化改革到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穩步推進,一系列干淨利落、大刀闊斧的改革為周小川在國際上贏得了好口碑。再加上深厚的專業積累、流利的英文表達,他在國際舞台上游刃有余。

  英國《銀行家》雜志把周小川評選為2006年度“最佳亞洲中央銀行行長”,幾年后,《歐洲貨幣》又將“2011年度最佳中央銀行行長”的美譽授予他。

  上述央行人士評價,“他在國際舞台上對於中國匯率政策的觀點都是非常恰到好處的。他確實是一個具有國際視野,並且以市場為導向的領導人。”

  2009年3月,G20倫敦峰會召開前夕,周小川在央行網站上罕見地連發三篇署名文章,分別為《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關於儲蓄率問題的思考》、《關於改變宏觀和微觀順周期性的進一步探討》,引發全球熱議。

  尤其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一文,在全球掀起一場相關問題的大討論。世界兩大頂尖財經媒體均對這一文章做出評論。《華爾街日報》認為,“周小川的話,看起來是中國財神爺對美國的一記警告——美國不能指望中國無限期地為其支出提供資金”。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周小川發出的並不是“武力威脅”,他提出的建議值得人們去傾聽。

  周小川,男,漢族,1948年1月生,江蘇宜興人,1968年7月參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系統工程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學位,研究員。現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黨委書記。

  1985-1986年 國務院體改方案研討領導小組成員

  1986-1986年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長

  1986-1991年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委員

  1991-1995年 中國銀行副行長、黨組成員

  1995-1996年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中國人民銀行黨組成員

  1996-1998年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組成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

  1998-2000年 中國建設銀行行長、黨組書記,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黨委書記

  2000-2002年 中國証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

  2002-2013年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黨委書記

  2013- 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黨委書記

  ——記者手記——

  小川的學者范兒

  2009年3月,周小川連發的三篇文章讓我的同事苗燕頭疼了很久。文章分別講述國際貨幣體系、儲蓄率和避免調控順周期性問題,這些本是金融危機時期最熱門的話題,但是資深記者苗燕卻為標題和新聞點糾結再三,“很學術,很難寫。”

  或許是由於央行行長的特殊身份,或許是由於貨幣政策對市場至關重要的影響,無論是公開演講、公開文章還是接受記者採訪,周小川從來都不正面回答“是”與“非”的問題。

  他喜歡慢慢地講述這些問題的改革歷程,細細地剖析這些問題的來龍去脈,認真地闡明這些問題的解決思路。但是,他從來不會明確地告示市場,央行任何一個接下來可能的動作。

  如同大學時的教授,傳授專業知識、推薦相關書籍、介紹解題思路,但是永遠都不會告訴學生,接下來考試的題目和答案。

  因此,周小川的每一次演講、文章或是採訪中,沒有明擺著的答案,隻有很多值得逐字逐句回味、揣測的話語,比如“池子論”、“工具箱論”。事后細細琢磨,貨幣政策的執行和操作確實遵循著這些思路。

  即使是在被記者圍追堵截的時候,他也絕不會含糊地回答任何一個問題,他要麼停下腳步選擇一二詳細解答,要麼保持緘默不做任何回應。“他在專業上非常嚴謹,從來不忽悠。”央行一位人士稱。

  他的講話風格契合其“學者型官員”的形象。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推動者,他是我國最早提出以價格、稅收、財政、金融、內外貿、外匯體制、社會保障為重點,盡快建立競爭性市場為目標的改革思路的經濟學家之一。其論文《企業與銀行關系的重建》和《社會保障:經濟分析與體制建議》分別獲1994年度和1997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目前,他還是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的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前任央行副行長吳曉靈曾與周小川共事多年。她12日也表示,周小川是一個學者型的行長,他從1990年代開始就參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他以系統論的思維對中國的價、稅、財聯動提出了很多建議。

  值得指出的是,周小川不僅僅是一位理論家。作為上述理論的積極實踐者,他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先后在外匯局、建行、証監會和央行等單位和部門擔任主管,帶領團隊實施了一系列影響我國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重大改革和創新。

  就在去年年末,周小川出版了《國際金融危機:觀察、分析與應對》一書,是其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思考成果。

(責任編輯:曹華、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