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金十條”破題
作為中國銀行(行情,問診)業改革的一塊“試驗田”,民生銀行多年來都是作為民資進入金融業的一個經典案例。但其成功的背后,恰恰反映了民間投資的不易。當年民生銀行的成立,如果不是傳奇紅色資本家、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經叔平的極力斡旋,民生銀行也可能尚在籌備之中。
中國銀監會披露的一組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總股本中,民間資本佔比分別為42%和54%﹔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整體股權結構中民間資本佔比達92%,其中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股權結構中民間資本佔93%。
但事實上,民間資本在金融業仍是“打醬油”的角色。
從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股權結構看,民間資本要麼在首次公開募股(IPO)時申購成功,要麼在二級市場買入股票,進而成為這些銀行的股東。但實際上,絕大多數民間資本此時扮演的就是“股民”的角色,不僅難以履行對銀行經營決策的投票權,而且獲得的紅利很少,同銀行的幾百億、上千億的盈利水平相比更是微不足道。
而在城商行、農村中小銀行的股權結構中,民營股東數量眾多,但絕對股份都很少,因此在當地幾家主要國有企業作為大股東的背景下,民營股東也不可能有經營決策權﹔至於投資回報,絕大多數民營股東說,“多年未見分紅,就當長期投資。”
此前,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也有另外的通道,比如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擔保公司等。這些被業內人士稱為“影子銀行”組成部分的非銀行機構,設立的門檻相對較低,隻需完成工商登記、在當地金融部門備案即可。但在中小企業融資難凸現的形勢下,這些機構事實上都從事放貸業務,並且利率往往高於央行基准利率數倍,雖然盈利能力大都不錯。這也是短短幾年中,小額貸款公司迅速發展到近7000家的主要原因。
然而,進入小貸行業的絕大多數民間資本有著更多的追求——逐步轉為真正的銀行。小貸公司盡管“小日子”不錯,但由於不能吸收存款、資本金受限、拆借資金成本很高等原因,注定永遠長不大。這也讓很多具有雄心壯志的企業家沒有成就感。
如溫州民營企業龍頭正泰集團,在2008年12月發起成立樂清正泰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雖然隻有8名員工,每年可實現4000萬~ 5000萬元利潤,但是在正泰集團老板南存輝的規劃中,小貸公司只是過渡,最終目標是辦一家自己的銀行。
2012年10月,溫州市公布了首批兩家擬轉為村鎮銀行的小貸公司名單,除了蒼南聯信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樂清正泰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溫州市金融辦主任張震宇曾表示,此名單根據小貸公司的貸款率、風險管理、經營等指標進行擇優推薦,轉為村鎮銀行的申報材料已經上報,但決定權在國家相關部委手中。
在前不久銀行間市場資金緊張的背景下,“金十條”的出台被賦予更多意義。事實上,銀行間市場資金的結構性緊張,以及中小企業長期的融資難題,與金融壟斷和金融改革滯后息息相關,這也導致實體經濟和金融發展之間成了兩張皮:一方面是實體經濟在發展中需要承受極高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卻是銀行業的准入門檻高企,導致金融資源的結構性短缺。
民營銀行是打破金融壟斷、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途徑。但當前,絕大多數民間資本仍集中在產業鏈低端,投資回報率較低,而金融、能源、電信、電力等利潤率遠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行業,基本上為國有企業壟斷。因此,民營銀行重啟,對於推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進程具有別樣的意義。
[全文閱讀]
通過鍵盤前后鍵←→可實現翻頁閱讀
內容導航
第二家民營銀行或在溫州破繭 借“金十條”破題
借“金十條”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