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下行及銀行業存貸款規模的持續擴張,銀行不良資產規模上升趨勢仍將持續。銀監會日前公布第三批省級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名單,山東、湖北、寧夏、吉林、廣西被允許在本省范圍內開展金融不良資產批量收購業務。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分析人士表示,在商業銀行飽受壞賬困擾的境況下,採用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貸款証券化等更多途徑處置壞賬,能夠幫助商業銀行有效減輕壞賬包袱。
地方版“壞賬銀行”擴容
據了解,此次銀監會批復並允許參與本省范圍內不良資產批量轉讓、處置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分別是:山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湖北資產管理公司、寧夏順億資產管理公司、吉林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廣西金控資產管理公司。此次銀監會批復的5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已經是第三批。至此,中國地方版“壞賬銀行”擴容至15家。
自銀監會原則明確各省市政府隻可設立或授權一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參與當地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收購處置業務后,2014年7月,銀監會批准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和上海五省市參與本省(市)范圍內不良資產批量轉讓工作﹔2014年11月,銀監會又批復北京、天津、重慶、福建、遼寧五省市成立地方資產管理公司。
成立地方版“壞賬銀行”的目的是為了緩解日益加劇的銀行壞賬風險。僅以新一批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所在地為例,北京商報記者查詢發現,截至3月末,山東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1.95%,較年初上升0.09個百分點,一季度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淨利潤同比下降10.33%﹔吉林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3.85%﹔廣西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率在6月末達到1.96%,不良貸款余額378.66億元,而1月末時該地區金融機構不良率為1.47%,不良貸款余額241.2億元。
受財務制度和監管政策的要求,商業銀行要及時處理壞賬,但依靠銀行自己核銷處理速度太慢,如果將壞賬繼續保留,隻會越來越差,所以打包賣給資產管理公司是不錯的選擇。從資產管理公司的報表來看,壞賬風險攀升確實養肥了這些壞賬處理者。公開資料顯示,赴港上市的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去年實現淨利潤130.31億元,平均淨資產收益率19.1%﹔其不良資產業務佔總收入的56.1%,不良資產業務獲利93億元,高於上年的76億元。東方資產管理公司2014年全年不良資產業務收購規模達500億元,收購資產包151個,為上一年度的9.5倍﹔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去年收購金融不良資產包114個,實施非金融不良資產收購項目54個,主營不良資產業務淨收入佔比達76%﹔而信達資產管理公司2014年不良資產經營收入達315億元,同比增長44.1%,不良資產營業收入佔總營收額的52.7%。
一家資產管理公司人士表示,有些銀行出售的不良資產包其實質量很高,“比如有些企業本身發展不錯,現金流暫時出現問題,但又確實還不上銀行的錢隻能破產,我們從銀行接手這些資產包時會進行再注資、引入第三方等方式處理,盤活后收益很高”。
銀行壞賬風險凸顯
由於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互聯網金融沖擊傳統金融行業,2014年下半年以來,A股市場不斷走強吸引資金大批流入股市,從而導致銀行存款流失壓力上升。經濟結構調整陣痛有所體現,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不良貸款和逾期貸款規模呈上升態勢。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3月末,國內商業銀行一季度的不良貸款總額為9825億元,而去年同期則僅為6460億元,同比增長52%,最新的不良貸款率達到1.39% ,比去年同期上升0.35個百分點。自2014年一季度以來,不良貸款總額每季度平均增長0.0875個百分點,上升勢頭有加速的現象。
而作為商業銀行中的佼佼者,上市銀行同樣飽受資產質量下滑困擾。根據各家銀行披露的一季報,五大行不良率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農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最高,截至3月底已經達1.65%,較年初增長0.11個百分點﹔其次為中國銀行,截至3月底不良貸款率為1.33%,較年初增長0.15個百分點﹔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相差不大,均在1.3%左右。此外,工商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幅度為五大行中最大,上升0.16個百分點。一季度五大行不良貸款激增702.58億元,幾乎是去年一季度256.48億元的兩倍。八家股份制銀行不良貸款率全線突破1%,不過相比五大行略低。以對公業務見長的中信銀行不良貸款率升至1.3%,位列股份制銀行之首。
根據研究機構的判斷,壞賬問題將進一步暴露。畢馬威日前發布的《2015年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指出,在沒有相應的刺激經濟方案下,不良貸款將進一步上升,預計不良貸款率在2015年較大可能超過1.5%的水平。
畢馬威中國銀行業主管合伙人王立鵬透露,畢馬威在過去18個月中已經協助銀行業客戶運作了超過110項不良貸款資產組合,未償本金余額(OPB)總計超過1000億元。
王立鵬建議,“在銀行業信貸風險日益加劇的新常態下,銀行應建立從貸前評估、貸中管理到貸后管理全方位的風險預警及管理體系,方能取得可持續性發展”。
引入市場化手段
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下,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長率普遍出現下滑。如何消化快速增長的不良貸款,對於商業銀行來說無疑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傳統的處置壞賬方式來看,傳統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手段主要是催收、法律訴訟、以物抵債、資產重組、壞賬核銷等。現在各家銀行都有自己的隊伍,處置不良資產時,首先會選擇自行清收。對於清收難度較大的,則通過司法、拍賣追討,隻有實在收不回來了,銀行才會賣給資產管理公司,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本息損失。
與資產管理公司相比,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限制較多,有些銀行用抵債資產拍賣的方式處理不良資產,雖然聲勢浩大,但通常隻能處置不良資產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地方版資產管理公司的擴容有利於銀行減輕壞賬包袱。
相較於十多年前成立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更具針對性。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擅長“標准化”操作大體量的不良資產,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限定在本地范圍內開展不良資產收購處置業務,而地方不良資產通常呈現規模小、數量多且分散的特征。
分析人士表示,地方資產管理公司與本地政府部門協作的效率更高,而且更了解不良資產包所涉及企業的具體情況,所以相對而言,運作本地不良資產的效率要比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高。另外,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受限於自身資本金,更能將注意力放在當地“小多散”不良資產上。
不良貸款証券化則是另一條出路。普益財富研究員鐘鴻銳指出,目前不良貸款率仍然較低,不良貸款余額的快速增長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更為嚴重的是目前我國存在的影子銀行問題。由於監管存在空白以及影子銀行自身的風控問題,我國影子銀行體系內的不良貸款率遠遠高於商業銀行體系。而其中約有22%-44%的不良貸款會轉移至商業銀行體系。據相關機構估算,這會導致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中的不良貸款最多提高4.3%。據鐘鴻銳介紹,上世紀90年代,美國曾通過不良資產支持証券成功地處理掉了大量不良資產,為美國金融系統的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也可借鑒不良貸款証券化的做法。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文 宋媛媛/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