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續費雖小,影響面卻大,是精打細算的企業不得不考慮的成本支出。對於這種政府定價且影響廣泛的收費服務,公眾需要了解其收支狀況和利潤水平,其收費標准也應當根據公眾意見和市場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您的東西才幾十塊錢,就別刷卡了,我們小本生意也不容易。”周末去小區旁的超市買東西,筆者隨身隻帶了一張信用卡,可售貨員就是不願意用POS機,在筆者反復掏口袋証明確實沒帶現金后,對方才勉強同意刷卡消費。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信用卡交易金額為15.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6%,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佔到58%。隨著金融業快速發展,特別是網上支付的發達,生活中用到現金的地方越來越少了,每個月的工資大部分從工資卡直接還到了信用卡,既能提前消費,又省去了丟錢的煩惱,這種輕鬆的消費方式深受很多年輕人喜愛。可在用卡時,卻總有那麼些不順心:吃頓飯,頻頻遭遇POS機不能用的尷尬﹔買台電腦,商家隻給現金結算的顧客優惠﹔就是汽車這種大額消費,也會被額外收取每筆50元的刷卡費。
對商家來說,刷卡付款省去了找錢的麻煩,還能避免收到假幣,本來是挺方便快捷的好事,可在支付如此發達的今天,商家為啥放著便捷的刷卡交易不用,偏偏更愛選擇原始的現金交易?門道就在於每筆刷卡金會被銀行截留一筆手續費,根據最新規定,大型超市等民生類商家手續費率是0.38%,百貨批發等一般類商家的手續費率是0.78%,還有更高的餐飲賓館等餐娛類商家手續費為1.25%,小區的超市因為銷售額比較小,沒有被劃為民生類,隻能按費率較高的一般類商家繳費。
這不到1%的手續費雖然看上去不高,但因為是針對營業額收取,與商家的利潤相比就是不小的開支。商務部門統計顯示,受到市場飽和、成本上升、電商沖擊等因素影響,我國零售行業利潤率近年來明顯下降,餐飲等行業的平均利潤率也隻有3%—5%,並呈現逐年下降趨勢,這就難怪商家要對刷卡手續費斤斤計較了。
手續費是否能夠降一點?各方說法不一:商家希望進一步減輕負擔,認為錢只是從銀行賬戶上走了一道,被如此雁過拔毛很不合理﹔銀行認為自己付出了資金佔用和支付渠道建設成本,擔心費率進一步降低會影響自己的利潤水平。雙方各執一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一個手續費的明白賬,讓大家清楚地知道收費是否合理。
從社會發展角度看,以信用卡為代表的借貸消費日漸普及,降低刷卡手續費,對於減少現金交易、促進消費升級都有重要意義。為此,央行和發改委等部門曾在2013年初下調過刷卡收費標准,但目前這筆錢到底收了多少,企業負擔又減輕多少,仍然沒有權威的說法,而銀行等支付機構到底投入了多少,利潤是否合理,更是一筆糊涂賬。
事實上,隨著刷卡支付日漸普及,銀行和支付機構的單位成本是在逐步攤低的。目前,包括信用卡在內我國人均持有銀行卡3.64張,去年銀行卡消費業務金額42.38萬億元,增長33.16%。今年一季度,中國銀聯以11.8萬億元的交易額超過了世界最大支付公司VISA,居全球首位。這樣龐大的市場帶來的規模效應,應該能為手續費進一步下調帶來空間。
刷卡手續費雖小,影響面卻很大,是精打細算的企業不得不考慮的成本,特別是對很多處於業務拓展期的小微企業,都是在賠本賺市場,手續費成為不小的負擔。據測算,僅2013年20%左右的手續費下調幅度,就能每年為商戶減少支出超百億元,與國家實施的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減稅力度相當。對於這種政府定價且影響廣泛的收費服務,有必要給社會交一本明白賬,便於公眾及時了解和監督刷卡手續費的收支狀況,並根據公眾意見和市場變化,動態調整收費標准,合理減輕企業和消費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