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避“周期”選“新興”--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基金頻道

基金避“周期”選“新興”

王金萍

2013年05月08日08:32    來源:大眾証券報    手機看新聞

  全球央行接二連三的降息引發基金關注,A股目前的估值較具吸引力也成為了共識,多數基金表示了對周期股的回避態度,相比之下,他們更青睞新興行業。

  貨幣寬鬆增加資金流入

  周二,澳洲聯儲公布利率決議,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歷史低點2.75%。決議公布后,澳元兌美元快速跳水50余點,刷新2個月低點1.0181。而就在此前,歐洲、印度央行也相繼發布了降息決定,加之日本超大規模的量化寬鬆,引發了基金們的關注。

  “受歐美經濟二季度重新轉為疲弱,美聯儲重新討論QE是否加碼。無論是否加碼,QE退出的預期都將大大減弱,再加上日本QE,全球流動性充裕的格局依然不會改變,而全球通脹水平低迷,通脹壓力不大也進一步助推了各國持續QE的動力和預期。對國內市場而言,國際寬鬆將通過外匯佔款等方式增加中國市場的資金流入。”摩根士丹利華鑫分析。

  光大保德信認為,美國中長期復蘇的趨勢是確定的﹔歐元區的經濟基本面仍是衰退的格局,仍然看不到什麼好轉的跡象﹔目前市場對全球經濟前景的預期有所轉變,對政策繼續放鬆的預期加強﹔在企業盈利穩健增長的情況下,投資者將更加關注超預期的經濟表現。

  對於近期公布的國內宏觀經濟數據,基金們並不太樂觀。“作為先行指標,最新的4月PMI較3月下降0.3個百分點。同時,此前公布的4月匯豐中國PMI預覽值也創下兩個月以來的新低。經濟數據遠遠低於市場預期,說明內需仍然低迷、產能過剩嚴重。”申萬菱信基金認為,究其原因,新一輪刺激政策遲遲未現是導致經濟低迷的重要原因,短期經濟或仍然延續弱勢復蘇態勢。

  摩根士丹利華鑫也有類似觀點,他們認為企業盈利恢復的持續性也需進一步確認。“從宏觀數據看,PMI數據低於預期,是近期第二個重要的增長端信號弱於預期。從環比來看,4月份經濟運行延續了3月份較為疲弱的態勢,發電、粗鋼生產等中觀數據也均顯示出終端需求較為低迷。”他們稱,年報和一季報顯示上市公司盈利的確見底回升,但從營收增速、毛利率、ROE來看,盈利環比改善趨勢正在放緩,企業盈利恢復的持續性仍需進一步確認。盡管成長股借著主題投資的風格呈現較大漲幅,但仍應該對企業盈利與估值的匹配保持一份清醒。

  外圍環境利好A股企穩

  盡管不利因素頻頻打擊市場,但A股目前的估值具備吸引力,外資加速進場,海外股市走好等更多積極方面獲得了基金關注。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認為,盡管當前經濟復蘇力度低於預期,但在通脹並不嚴峻時,貨幣政策仍然能夠保持寬鬆,這利於未來經濟復蘇力度的增強。此外,隨著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RQFII)重啟審批,新增資金加速進場,中期A股仍有獲得絕對收益的可能。海外市場各主要股票指數均強勁上漲,美股指數更是屢創新高,對A股的企穩反彈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當前A股較為樂觀的因素在於:估值較低。從今年的投資環境來看,無論是縱向比較還是橫向比較,滬深300指數、上証綜指估值均在11倍左右,均具備相對吸引力。”申萬菱信在眾多負面因素下並不悲觀。他們也坦言,從當前來看,經濟增速放緩、証券市場政策變化、資金供求等都對A股產生影響,支撐A股持續上漲的動力仍然不足。當前A股回歸弱平衡市,需等待新一輪刺激政策出台。

  “整體走勢將好於去年。”信達澳銀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王戰強認為,目前宏觀經濟仍然處於弱復蘇格局,從物價形勢來看未來通脹壓力不大。從全年來看,市場或取得正回報,但基於經濟復蘇力度有限,整體上漲空間不大。股市能否崛起,最根本的還要看經濟本身能否體現出內生增長性,即二季度GDP能否回升。具體而言,宏觀層面要看工業增加值能否再回升,微觀層面鋼材、水泥的需求能否提升。總體來看,在政策收緊、地產調控、清理影子銀行、一季度GDP增長低於預期等因素的疊加下,今年市場將呈現出“N”字形走勢,整體走勢將好於去年。

  投資避“周期”選“新興”

  在宏觀經濟、結構轉型、政策方向等眾多因素共振的情況下,多數基金表示了對周期股的回避態度,相比之下,他們更青睞新興行業。

  “鑒於經濟復蘇力度低預期,A股反彈空間有限,因此配置方向有必要保持均衡,減少過度配置於盈利前景較大程度依賴經濟復蘇力度的周期性行業。”楊德龍表示。

  無獨有偶,博時基金也有類似觀點。“隨著資本市場的監管逐步從嚴,政府在"穩增長"和"防風險"中繼續找平衡,政策放鬆跡象仍然找不到。經濟轉型期,大周期類股票例如金融地產表現可能都不太好,可以考慮娛樂、民生消費方向,相對比較關注醫藥、環保、軍工、LED等。”他們稱。

  摩根士丹利華鑫在回避周期股的同時選擇了新興行業。“投資者熟悉的傳統產業日益被市場遺棄的趨勢日趨明顯。強周期板塊受經濟復蘇疲弱影響,板塊整體估值受到明顯壓制。”他們認為,中國正面臨經濟增長中樞的下移與經濟結構的轉型,這一大背景的轉換決定未來增長方向是結構性的機會,以公司自身的特點與競爭力為主,投資者將更多採取自下而上的策略,將更關注業績高增長的成長股。而這種業績高增長又將更多體現在新興行業,因此市場這種結構分化的特征未來仍可能持續。

  申萬菱信更喜歡消費類。“盡管短期經濟處於弱復蘇格局,但是仍然對中長期經濟充滿期待。”他們認為,中國經濟未來的方向在於內需,消費類的公司將存在較大的發展潛力。雖然當前部分消費類公司遇到困難,但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公司可以結合當前的經濟形勢,先於行業走出低谷,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短期來看,仍然緊密關注經濟走向,並且自下而上研究消費類公司,以期挖掘更長遠、穩定的投資回報。

(責編:達昱岐、李海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