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養老幻覺” 如何全方位儲備養老資產--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保險頻道

消除“養老幻覺” 如何全方位儲備養老資產

2013年01月28日08: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截至2011年底我國人均養老金儲備約2600元

  1:常數出生率下中國未來人口結構。

截至2011年底我國人均養老金儲備約2600元

  2:中國分年齡段人均消費水平。 資料來源:2011年國家統計年鑒

  與歐美發達國家“先富后老”不同,我國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和“未備先老”型國家,龐大的老齡人口是影響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之一。2012年,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出研究延遲退休年齡的問題,引發各方熱議。

  如何應對“銀發浪潮”?如何規劃未來的老年生活?清華大學養老金工作室對這一課題開展了較為系統的調查研究﹔而1929年始創於上海、現今中國保險市場上經營時間最長和品牌歷史最悠久的中資壽險公司——太平人壽,在以商業養老保險彌補社會養老缺陷方面,也做出了有益實踐。在此對他們的分析和探索做一些介紹,供相關各方參考。

  ——編 者

  正視“養老危機”

  到2035年,將出現不足兩個納稅人供養一個養老金領取者的局面

  中國正快速進入深度老齡社會。

  國際社會以65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重來界定老齡社會的進程:進入老齡社會的標准為7%,深度老齡社會的標准為14%,超級老齡社會的標准為20%。據此標准,中國在2000年前后就已經進入了老齡社會,2025年將進入深度老齡社會,2035年之前將進入超級老齡社會,老齡化進程迅速超過美國,逐漸超過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並接近德國、日本。中國的“養老危機”正逐步顯現:

  ——危機一:老年贍養負擔大。如圖1所示:2012年我國勞動人口(15—64歲)已開始下降,老齡人口(65歲以上)加速上升,人口紅利期即將結束。減去在校生、失業人口、未達納稅起征額的低收入人口和64歲前退休的人口,到2035年,將出現不足兩個納稅人供養一個養老金領取者的局面。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內部贍養比為3︰1,而江蘇、浙江等較發達省份,實際贍養比不到2︰1,這意味著中國已經部分地進入“超級老齡社會”。

  ——危機二:出生人口減少。1980年—2009年間,中國少生育4億多人口,總和生育率從20?下降到12?左右。如現行計劃生育政策不調整,未來在老齡人口峰值期,勞動人口將陷入“背兩個孩子、養一個老人和扶一個貧困者”的境地,且“用工荒”愈演愈烈,高昂的老年護理和醫療費用將成為老年人背負的兩座大山。

  ——危機三:低收入人群比重過大。國家統計局首次《中國城市居民家庭財產調查總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財產戶均總值已達22.83萬元﹔戶均儲蓄存款為5.12萬元,佔人民幣金融資產中69.4%﹔基尼系數約為0.48——在貧困人群比重大、居民家庭資產配置缺乏增值渠道、養老資產不足等條件下進入深度老齡社會,等待供養的不僅有老人,還有很多窮人。

  ——危機四:失業人口佔比大。到2030年,中國還將有9億勞動人口,如果屆時真實失業率為5%,則實際就業人口即減少4500萬,隨之老年贍養能力下降。

  ——危機五:退休年齡偏低。西方國家的退休年齡普遍在65歲—67歲,中國法定退休年齡為45歲(艱苦崗位)、50歲—55歲(女性)、60歲(男性),實際退休的平均年齡為55歲,法定退休年齡過早,再加上提前退休問題,使老年贍養比降至不足2︰1,應該考慮“小步走”實施延遲退休政策。

  國內外經驗表明,老齡社會發展戰略必須讓老年人擁有資產和購買力,讓青年人擁有人力資本和生產力。隻要老年人埋單,企業就有訂單,青年人就有就業崗位。這需要在改革中向老年人口要紅利。

  如圖2數據顯示,由於我國教育成本和結婚購消費高,老年人口的消費水平趨低,與老年社會發展對“老齡人口紅利”的要求相距甚遠。

  順利實現勞動力人口紅利與老年人口紅利的對接,一方面,要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居民收入、完善養老金結構、培育養老資產,在“十二五”期間改變“未富先老”的局面,在“十三五”期間進入“即老即富”的全面小康社會。與此同時,要適當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確保在2030年我國進入“超級老齡社會”時,人口結構開始趨於合理。

(責任編輯:朱瑤、賀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