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原本意為光棍們的節日,而現在儼然已經成為一場網購狂歡。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張政法對此作出分析點評。
張政法:昨天是光棍節,也變成了購物的狂歡節,從工薪階層到大學生,大家都守在電腦前瘋狂搶購。據初步統計,光棍節一天的交易額超過了一百億元人民幣。
受國際經濟大環境的影響,2012年中國國內消費市場整體上顯得有些疲軟,十一黃金周期間多個城市的線下零售業增速是下滑的,有些城市還出現了負增長,一個光棍節怎麼就成了一個購物的黃金時間呢?說到底兩個字:便宜。
昨天網購的折扣是5折,便宜了一半,這樣的便宜不撿白不撿,聯系此前由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和國美電器點起的電商促銷大戰,不管它是不是鬧劇,吸引消費者也是便宜兩個字,這充分說明了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說明價格是促銷的有效手段,反過來價格也是制約消費的主要問題。
第二,說明社會不是沒有購買力,而是缺乏一種消費的意願。現在的市場遠沒有飽和,而釋放庫存的購買力、拓展國內市場的有效辦法是降低價格。
第三,說明大規模降價仍然有利可圖。現在要麼我們的產品積壓比較嚴重,要麼這些產品存在足夠的降價的空間。
第四,如果存在足夠降價空間,就充分說明傳統銷售模式裡邊的場地的成本、人工的成本是產品價格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使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的重要的因素。
這幾個方面展現出一種新的趨勢,就是新的商業模式將會對傳統商業模式產生持續的較大影響。一旦網購成為消費的重要形式,原先附著在傳統商業模式上的龐大的利益鏈和資金鏈就會轉而尋找新的利潤點。
與此同時,網購的商品質量、企業的信用、售后的服務等方面就必須加以科學規劃,否則就會出現網購不便宜或者便宜沒好貨的情形。在熱鬧背后我們要看出門道來,要及時對有可能存在的問題加以清理疏導,及早的建章立制,讓消費火熱起來也讓消費者真的從火熱的消費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