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房字輩有多個戶口 房產信息聯網有阻力--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專家稱房字輩有多個戶口 房產信息聯網有阻力

2013年02月06日07:57    來源:中央電視台    手機看新聞

  CCTV2《央視財經評論》:

  拘房姐,查房叔,降房價!

  這一段時間以來,房“字”輩的稱呼在媒體上層出不窮,從房叔、房姐再到近幾天被報道出來有192套房的“房警”,與房子有關的人物總是吸引著公眾的眼球。為何房聞事件不斷的出現?房產信息聯網的大網能否讓隱秘的房產的房哥、房姐無處藏身?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著名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張鴻共同評論。

  房姐、房妹、房哥,房的事兒事件不斷,她們到底存了多少房?個人住房信息聯網時間表眾人期待,聯網能否網住房姐不能說的秘密?

  陝西神木縣“房姐”龔愛愛,是最早被披露的“房氏家族”一員。她在北京坐擁41套房產,手握四個戶口。這個事件的最新進展是,神木警方已對龔愛愛涉嫌偽造國家機關公文、印章罪進行了立案,並於2月4日按程序依法對龔愛愛刑事拘留,同時在榆林市境內進行異地看押。

  黑龍江牡丹江西安區反貪局政委張秀亭,近日被發現和前妻王洪君名下注冊有十幾套房產。《新京報》初步核實,兩人房產並非15套。兩人共有房產証19本,張秀亭名下有5本房產証,其中4本房產証的來源是繼承張秀亭母親遺產所得,這4戶房產是相鄰的獨立房屋,經先后購買后整合成西安大浴池,另一房產是住宅。其前妻王洪君名下有14本房產証。2月4號,牡丹江市委外宣辦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透露,牡丹江市紀檢委和市檢察院目前已全面介入調查,張秀亭也已從原崗位調離。

  “房氏家族”成員名單還在不斷擴大。廣東“房警”趙海濱近日又被爆出擁有192套房產。

  廣東省陸豐市公安局黨委委員趙海濱公然持假身份証經商辦企業、投資房地產,甚至向法院提交偽造的虛假房產証。趙海濱本人回應說:192套房是他弟弟的,他只是這些房產的管理者。現在,這些房產已經賣掉。而他兩個戶口的事情已經向上級做過匯報,如果有問題願意接受任何處理。那麼,事實真相到底是什麼?誰又能把事件調查清楚盡快給公眾一個交代呢?

  近來,通過網絡爆料方式抖出的還有房妹、房哥等一系列事件。去年12月26日晚,實名認証微博“香港成報河南辦事處”爆料稱,河南鄭州二七區房管局原局長翟振鋒之女翟家慧在鄭州擁有11套經適房,其中最大的一套258平米,並在12月28日曝光了其門牌號﹔12月30日,知情人又爆料,鄭州房妹全家雙戶口,全家共有31套房產。鄭州 “房妹”事件由此被曝出,並在社會上發酵

  被稱為“東北房哥”的黑龍江牡丹江西安區反貪局政委張秀亭,其房產狀況最近也同樣是通過網絡引起人們關注,並被列為“房氏家族”新成員。舉報信息是一位名叫“章太贏”的網友在微博上發布的。他從1月7日開始連續發出多條微博,最新一條微博內容是,“舉報東北房哥,最牛檢察官,反貪官員———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區檢察院反貪局政委張秀亭,夫妻名下十余處房產,懇請大家轉發,期望能盡快引起有關部門重視,防止他轉移銷毀証據。”他的微博附圖中還詳細列出了這17套房產,上面注有產權証號和房屋面積,房主信息標注為“張秀亭(夫)”、“王洪君(妻)”。

  張鴻:難道還有特批辦理兩個身份証的資格?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現在當地的紀檢部門接受媒體採訪了,把這個事兒說了一下,大概是趙海濱原來是公安的,91年的時候下海,大概是停薪留職,然后下海的時候,給自己起了一個下海名叫趙勇,辦了一個戶口,但是當地說趙海濱根本不夠特批辦理兩個身份証的資格,我是看了才知道還有特批辦理兩個身份証的資格。今天我們看到房姐其實也是涉嫌,也是一個戶口的問題,獲得問題背后的罪名是涉嫌偽造公章、証件什麼的,然后我們看到趙海濱同志也涉嫌了這一點,但是沒被提及。

  為什麼有一個富翁實名舉報趙海濱?因為當初那個富翁從法院裡拍賣到了他的房子,然后拿到房產証以后,發現房產証是假的。所以這裡面不光有戶籍的假,房產証也有可能是假的。接下來我覺得起碼在房產証有作假嫌疑的罪名上,大概和房姐可以看齊,但是現在你再問我最新情況,我隻能說,我不知道最長的“房字輩”長輩什麼時候會冒出來。也許我們做節目的時候,網上就冒出一個更長的長輩,他們都是晚輩,一百多套都是晚輩了。

  馬光遠:房字輩的出現對社會本身的公正是一種完全的傷害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到現在為止,房字輩的這些人,我們看到了一個標准格式,要麼是幾個戶口,要麼是多套房,僅僅是戶口的多少,或者是房子多少的一個問題。我記得上次我們做鄭州房妹的時候,當知道她們家有幾個戶口的時候,大家都感覺到非常驚訝,覺得一個人怎麼可能有幾個戶口?那個時候大家覺得這不可思議,但是等一個又一個的房姐、房妹,房叔、房警出現的時候,大家發現原來這都是標配。而且這個背后我們還看到什麼?這些事情最終是怎麼曝光的?不是通過房管部門告訴我們說,突然發現有一個人有一百多套房子,也不是在財產公示制度下面,有關部門告訴我們,說這個人有幾套房子,幾個戶口,而是要麼是私人之間的舉報,要麼是網絡舉報。所以未來能不能打破這個趨勢?現在我們看有戶口的假,有房產証的假。

  下一步還有什麼樣的假?我覺得這個事情到了該解決的時候,也就是說,無論是我們房產信息的整體公開,還是官員的財產公示,還是隱藏在戶籍背后很多的違法行為,恐怕到了一個必須畫句號,必須解決的時候。因為每一個事情揭露出來以后,我們看到的基本上可以講,盡管我們有很大的抗擊打的能力,但是每一個事情出來之后,我覺得對社會本身的公正是一種完全的傷害。

  張鴻:我們得注意:雙重身份不等同於雙重戶口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網絡和媒體其實都只是一個工具,現在我們用這個工具聚焦到這個事情上的話,這個工具變成了一個反腐或者是舉報的工具。其實我們看到很多是實名的舉報,包括我們今天說的趙勇、趙海濱,其實這個富翁已經舉報他好幾年了。2009年拍賣他的房子發現是假的以后,就開始舉報他,說他有雙重身份來經商等等。

  這個時候我們得承認,我們的官方的紀檢部門,他們不光是依賴於網上、媒體報的這些,他們也解決了很多貪腐的這些問題,但是在基層,確實我們看到了有一些苗頭是他不大願意主動的去管,尤其是一個部門的紀檢。比如說這次汕尾公安局的,紀委的接受採訪的時候就說,為什麼我們現在不去查他別的?什麼100多套,什麼經商的問題?是因為舉報他的人說他有雙重身份,所以我們把那個趙勇的身份注銷了。雙重身份不是雙重戶口的問題,雙重身份是你既當著公安局副局長,又大肆經商掙了很多錢。但是他說,你既然舉報了雙重身份,某一個戶口注銷的問題,其他的問題就不該我管了,所以接下來新華社的報道特別有意思的是,在結尾的時候就說,關於170多套住房的問題,記者仍在努力核實當中。

  馬光遠:擁有多個戶口已經成為了房字輩的標配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講了一個標配的問題,就是天南海北,無論是河南、廣東、還是陝西等等地方,也可能會出來一個別的,但是我們發現他們走的道還是不一樣的。比如說鄭州的那個到現在為止,我們不知道最后的結果是什麼樣的,但是我想有關部門表現還是優秀的,在掌握了大量的事實和依據以后,已經把他們抓起來了,該逮捕已經逮捕了。但是信息沒有跟上,到現在為止,初步的調查結果是什麼?比如這個戶口是怎麼辦來的?他們家怎麼通過經濟適用房的產業鏈,一方面老婆在經營,老公在監管,女兒擁有房子,這個事情怎麼來的?包括陝西房姐現在總算給逮著了,沒有從人間蒸發,這是一個好事兒。那麼下一步我們要明確,是真的辦的假証,是真的偽造了公文証件印章,還是說相關部門濫用職權,給她辦了雙戶口?這都是我們需要關注的。

  還有就是房警,陸豐一個公安局的黨委委員副局長,那麼擁有經商的身份,擁有兩個戶口,這又是怎麼樣得到的?我想這些信息恐怕完全靠記者、完全靠網絡舉報僅僅是第一步。那麼第二步是什麼樣?房管部門對這些房屋的來源本身給一個說明。第三步是涉及到違法違紀的,紀檢部門、法律部門應該做進一步的調查。我覺得信息的及時跟上對我們受打擊的心靈來講,這種及時的補藥是非常必要的。

  李成言:我們在權力的設計上缺乏權力有效的制約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網絡的發達確實是給我們提供一個很好的平台和手段,但是確實也暴露了,我們在權力的設計上缺乏權力有效的制約,現在權力制約弱化,使我們在把權力關進籠子的時候,遇到了巨大的阻力。這個阻力就來自於監督權力在執行力上有問題,我們的監督政策在落實的時候,也有問題。辦法第一監督制度,走向一個法制化,真正通過法律去制約權力會更好。第二,除了黨和政府的,紀檢監察部門建設要更加具有監督力度之外,要給媒體很大的輿論監督空間。第三,政策制度以及法律執行力的保障非常重要。沒有強有力的執行力,我們很多法律政策都不可能有效的去關權力。如果沒有執行力,等於說我們就沒有監督。

  張鴻:房地產信息聯網有技術上和意願上的難點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難點有兩個,一個是技術上的難點﹔一個是意願上的難點。技術上確實是有難點,就是很多省的信息化統計、信息化的程度是不同的,甚至用的軟件、系統都不一樣。我咨詢過專家,專家說這不是特別大的問題,因為現在絕大部分的省內在縣裡、市裡先聯網,然后現在省裡的聯網已經實現了,說明技術上的屏障不是特別大的問題。

  我今天看到一個新聞,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一個負責人說,

  40個城市的聯網已經完成了,只是沒有對外公開。如果這是真的,我們就不得不想,第一,聯網的推進為什麼有點慢?第二,40個城市已經聯成了,不對外公開,為什麼?顯然這背后可能有一些阻力,就是意願不是特別強。我認識的一個官員跟我說,他說我不是腐敗的,但是如果你都聯網了,我的所有的房產信息可能就要被比如網友等等揪出來、晒出來,他認為涉及到他個人隱私了。我認為官員所有的財產都應該公開,但是你要想到,可能真的有隱私他擔心被晒出,所以我覺得房地產信息的公開聯網,其實不是說要誰想去查誰就查,他是要成為一個工具,比如說技術檢查部門,或者是司法部門拿來做工具也會更順手,也許這才是意願上的一個阻力。

  馬光遠:房地產信息聯網的目的是為了房地產調控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到今天為止,國務院常務會議也講了,去年也講要在六月份完成聯網,住建部也講要在六月份完成聯網。但是六月份沒有完成以后,為什麼沒有公開?到現在為止做到什麼程度?障礙何在?我們一無所知,就是你猜我猜大家都在猜,現在處於這麼一個階段、現在比40個城市加快房地產信息聯網更重要的是,把這個信息趕快給我們公開,這個工作做到什麼程度了?如果說這個工作到現在為止所有的信息我們都不知道的話,那麼更談不上我們去分析它的原因了。

  住建部絕對應該回答我們的問題,到現在為止,技術上不存在任何問題。我經常講,把這個活交給大一計算機系的學生,很廉價、很便宜的交給他們,保質保量的會完成,也不存在問題。第二個說公開隱私,不存在公開隱私的問題,因為這是保密的。它僅僅是聯網,有關部門才能知道,因為你的房產証必須是登記的,登記就等於已經把信息都告訴官方了,然后把它連起來,連起來的目的是什麼?連起來的目的是為了房地產調控,我們要限購,我們要限貸,你不能到別的地方,你在全國有幾套房我們應該知道,這是我們房地產調控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張鴻:房地產信息聯網不是為了打房價 也不是為了反腐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們前一段已經說了,說這個曝光會造成局部的恐慌,我們也看到了,在一些個別地方有一些恐慌性的拋售。但我也說了靠恐慌恐怕很難把房價打下來,而且我們不知道這個恐慌會持續到什麼時候?聯網不是為了打房價,聯網也不是為了反腐。

  馬光遠:聯網是房地產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聯網是房地產制度建設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比如我們以后要搞房產稅,那麼房產稅要二套、三套以上征的話,人家要有幾個戶口的話,那麼人家永遠是一套,我們沒法對他的二套、三套去進行征稅。再比如說,我們要進行限購、限貸的話,我們這些政策面對沒有聯網的情況,我們是無能為力的。除了聯網以外,我還有一個建議,進行一次全國性房產普查,看一下我們現在究竟多少房子……

  (《央視財經評論》欄目播出時間:周一至周五21:55—22:25)

(責任編輯:李棟、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