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銀行沒想象那麼美 理財主業沒有殺手?--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私人銀行沒想象那麼美 理財主業沒有殺手?

2013年07月24日17:27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對普通百姓來說,私人銀行是高端神秘的象征,那裡財富滾滾,銀行和富人們綁在一起大賺其錢。然而真實狀況卻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坊間有私人銀行“開業虧三年”的說法。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有錢人不願意把錢交給私人銀行呢?

  說現狀

  真正的富人不願來

  在典雅寧靜的貴賓室裡,一邊喝著紅茶,一邊欣賞著窗外的法國梧桐,身邊有彬彬有禮的理財顧問量身打造理財方案,財富滾滾流進富人們的錢袋,這是普通人對私人銀行的想象。然而實際情況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

  國際上通常把可投資資產100萬美元作為劃分私人銀行客戶的標准。銀監會規定中國私人銀行客戶的門檻是600萬人民幣。2008年中國私人銀行業務起步之際,大部分銀行的門檻是800萬或1000萬,還有的高達200萬美元。然而現在許多銀行紛紛下調門檻,除招行、民生等幾家銀行仍維持在1000萬,大部分已降至最低規定的600萬人民幣,某國有大行甚至從200萬美元降至600萬人民幣。而在實際操作中,有的客戶經理私下承諾資產500萬甚至更低的也都可以成為私銀客戶。這其中除了競爭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私人銀行沒有理財的殺手?,沒有財富秘籍,真正的富人不願意來。

  毫無疑問,這些富人是銀行的“富礦”,銀行從一個高淨值客戶身上賺的利潤可能比500個普通客戶還多。據招商銀行《2013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公布的數據,2012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達80萬億人民幣,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人民幣的富人超過70萬人。

  談競爭

  理財主業沒有殺手?

  由於理財上沒有絕對的優勢,各銀行為留住私人銀行客戶,紛紛在“增值服務”上下功夫,服務項目可謂從搖籃到墳墓,包羅萬象,這些服務成本相當高昂。

  生活娛樂類服務是增值服務中的重頭戲。某股份制銀行主推旅游服務,近年先后組織了“赴紐約看收藏”、“赴倫敦/香港藝術鑒賞之旅”、“齊魯大地學孔孟”、三亞成人禮、重走長征路等多次境內外活動﹔號稱“每次活動均為客戶量身定制。”據該行財富管理部的一位客戶經理透露,這些旅游服務花費的人力物力成本極大,一次活動的旅行保險費用就達幾十萬元。

  醫療保健、子女留學、海外移民等服務也是競爭的主打。多家銀行的私人銀行都提供專家預約挂號、養生保健專家咨詢等服務。而子女教育事關財富傳承,中國富人極為重視。交行私人財富管理部為此發布了留學潛在回報指數,明確指出這一指數的服務對象是交行私人銀行客戶。在投資移民方面,許多銀行利用在香港、澳門和海外其他地區開設的分支機構滿足客戶需求。在一次有關投資香港的服務洽談會上,記者聽到某國有大行的私人銀行客戶經理說,他們在香港有分行,不僅能幫客戶辦理移民香港,“連請家教、雇保姆這些事也全包了。”

  但真正的財富解決方案上,私人銀行在產品和人員的配置上都難滿足富人的需求。“覺得理財經理的眼光沒比我高多少。”

  提質疑

  私人銀行不夠“私”

  私人銀行之所以令人感覺特殊,就特殊在“私”字上。盡管增值服務如此周到,但如果作為服務核心的投資的個性化需求難以滿足,私人銀行依舊不會被精明的高淨值人群青睞。

  據《華爾街日報》上周報道,上海復星集團創始人之一梁信軍表示,他目前沒有使用任何私人銀行。他說:“我自己就是做投資的,所以我不需要私人銀行來管理我的資產。”但他也表示:“如果銀行能夠把更多國際化的服務帶到中國,我或許會重新考慮。”

  曾撰寫過《中國私人銀行發展報告2012》的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昨天告訴記者,我國的私人銀行服務與成熟的外資銀行私人銀行相比有較大差距。“國外的私人銀行可以打通各個金融領域的服務,但我們還做不到。”據他介紹,財富傳承是私人銀行客戶普遍看重的一點,但我國目前沒有財產繼承法,信托制度也不完善,何談財富傳承管理?此外,由於第三方理財機構比銀行受到的監管少得多,很多注重隱私的富人把資產分流一部分交給這些機構。

  “與信托、証券、基金公司相比,銀行在綜合性財富管理方面還是有優勢的。”招商銀行財富管理部總監陳昆德對記者表示,他認為,“財富管理不是一次性投資,銀行不能簡單地隻向客戶銷售產品,而是要向客戶提供合理的資產配置方案,這種方案要個性化有針對性,目前要做的就是幫助客戶應對經濟下行帶來的資產損失。有真本事,錢自然會來的。”

  實習記者 張品秋 J229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