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無抵押低息貸款留神是騙局

2013年09月22日08:39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無抵押低息貸款留神是騙局

  □本報記者黃潔

  “面向全國提供無抵押個人貸款”、“無需見面直接放款”、“無需預先交費,月息僅1%”……這些看上去相當優惠的貸款條件,對於很多急於用錢的個人和小微企業頗具吸引力。可是,記者近日從警方獲悉,這些所謂無抵押貸款的廣告背后蘊藏著巨大的詐騙陷阱,從最開始的放款前巧立名目收取前期費用,到如今承諾無需預先付費,卻利用復制銀行卡、套取密碼等方式隱蔽劃款。這種新型詐騙類型的詐騙手段變化升級之快,始料未及,貸款者絕不可掉以輕心。

  收取前期費用不放款

  准備自己創業開個服裝小店的小葉,一直在為10多萬元啟動資金發愁,后來還是聽朋友說網上有很多無抵押又低息的小額貸款公司。懷著試一試的心理,小葉通過網絡搜索找到一家所謂的信貸公司,並撥通了對方張經理的電話。

  “我想短期貸款15萬元,作為開店啟動資金,請問手續怎麼辦?”

  “我們這裡辦理個人貸款不需要抵押,但是貸款人得有一定經濟實力和還款能力,保証借款用於合法經營。”嘴上雖然說得頭頭是道,可這位張經理對貸款實際需要的証明文件卻要求很低,隻要兩張身份証復印件即可。

  問明了還款時間、違約責任等一系列問題,小葉覺得這個公司提供的貸款辦理手續便捷,又能馬上拿到錢,便決定在這裡申請。隨即,小葉按照對方要求,提供了個人相關信息,包括“姓名、性別、身份証號碼、居住地址”等,同時確認了其申請貸款的額度、期限和用途,並通過網絡將身份証復印件發給了對方。

  僅僅5分鐘后,對方便有了回復,稱小葉的貸款申請審核已經通過,公司同意為其辦理無抵押貸款,但先決條件是小葉需要先支付前3個月的利息。“支付利息是公司的交易慣例,目的主要是為了確認您的支付能力和貸款誠意。”張經理對這突如其來的費用如此解釋。

  “反正是利息,早晚都要付的。”這麼一想,小葉也覺得沒什麼不合理,便很快按照對方提供的賬號將4500元匯給了對方。

  3天過去了,小葉卻並沒有等到放款,對方說正在為其准備放款,但他還需要再補交3000元的保証金。頭期利息都已經付出去了,小葉雖然跟對方大大抱怨了一通,但還是在得到對方馬上放款承諾的基礎上,又匯去了3000元。幾天后,對方依舊沒有放款,小葉此時已經有了隱隱不安,當他再撥打張經理電話時,對方果然又提出,讓小葉繼續再交部分手續費。至此,小葉確定,自己這次是掉進了騙子的圈套。

  北京市公安局房山分局刑偵支隊民警楊江浩告訴記者,這種通過巧立名目提前收費而實施詐騙的手段,曾經是無抵押貸款詐騙案件中最主要的作案方式。幾乎有五成以上的借款人會在同一個貸款受騙過程中匯款超過兩次,受騙金額小到數百元,多則數萬元。

  快遞銀行卡實為復制

  記者了解到,雖然“提前付費”式詐騙曾經風靡一時,不過隨著警方打擊力度的增加和人們防騙意識的提升,這種方式成功率已經越來越低,而依舊是打著無抵押貸款招牌,但更具隱蔽性的新型詐騙手段正悄然登場。

  今年8月中旬,房山警方成功破獲了一起新型貸款詐騙案件。自稱“財富資源中心”的信貸公司的負責人熊經理,通過QQ群發布小額無抵押貸款的信息。

  在申請貸款的過程中,熊經理對貸款申請人提出的要求是:申請一張空白的銀行卡專門用於打款﹔將這張銀行卡原件和本人的身份証復印件通過順豐快遞送至其公司﹔由公司對其身份進行“包裝”,包括為其制作在京工作証明、征信証明、收入証明等文件,然后再利用這些文件向銀行申請無抵押貸款﹔貸款申請完畢后,公司會將銀行卡再原封不動地寄回給申請人。

  在這個看起來很規范的貸款辦理過程中,郵寄地址成了詐騙行為重要的障眼法。熊經理給每個申請人提供的郵寄地址都是“良鄉某大街工商銀行”,收件人為張偉強(化名),這個工商銀行的地址確實是真的,就連這個張偉強也的確是該銀行的員工。很多申請人正是在核實完這項信息后,才確信了該公司的真實性。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楊江浩介紹說,騙子團伙其實跟銀行毫無瓜葛,也並不認識這個張偉強,他們提供的地址雖然是真實的,可預留的電話號碼卻是團伙成員羅某的。這種情況下,快遞員在通過預留電話聯系收件人的過程中,自然就會找到冒牌的張偉強,快遞就這樣落入了羅某手中。

  對於熊經理一伙人來說,收到空白銀行卡的目的並非辦理貸款,而是要進行復制。當銀行卡復制完畢后,他們會將銀行卡、身份証復印件等材料快遞回申請人。騙子團伙內的話務員會給申請人打電話,稱貸款已經申請完畢,同時要求申請人向打款專用的那張銀行卡內先打入3個月的利息作為保証金。

  此時,申請人往往都認為,銀行卡在自己手裡,密碼也沒有告訴對方,往自己卡裡打錢沒有風險,殊不知這正是騙子騙錢的關鍵一環。申請人存入資金后,騙子會以確認存入信息為由,要求對方通過電話輸入銀行卡密碼,而騙子的電話其實都是帶有模音功能的特制電話,能將對方輸入的號碼進行顯示,這樣一來便可輕鬆獲取申請人的銀行卡的密碼。

  有了復制的信用卡,又掌握了密碼,申請人預付的所謂3個月利息便成了騙子的囊中之物。

  套取儲戶信息同行轉款

  很多時候,騙子為了能夠織就更加具有誘惑性和隱蔽性的騙局,也在不斷地做著研究,詐騙手段不斷升級,讓人防不勝防。

  在房山警方此前破獲的另一起案件中,嫌疑人同樣是以發放低息貸款為誘餌。但他們在詐騙過程中,既不需要對方預先支付任何費用,也不要求郵寄信用卡原件,而只是以需要進行審核為由要求客戶郵寄身份証復印件和銀行卡復印件。

  在收到客戶遞交的文件后,嫌疑人便會謊稱其已經審核通過可以得到貸款,隨之要求客戶在指定的銀行辦理一張全新的銀行卡,用於放款和還款專用。而且,嫌疑人會要求,客戶辦理銀行卡的同時要開通手機銀行和電話銀行功能,並將電話銀行和手機銀行綁定為嫌疑人的電話號碼,然后告知銀行卡密碼。對此,嫌疑人的解釋是,在他們放款之后可隨時跟蹤款項情況,並可方便地從該卡中取回客戶每月的還款和利息。

  對於一般申請貸款的人來說,自己辦理了一張空白銀行卡,裡面沒有自己的一分錢,即使告訴對方銀行卡密碼,也不可能會有任何損失。在這種心態下,大部分人都會大方地按照騙子的要求一一落實。可過段時間,很多人卻發現,自己另外一張銀行儲蓄卡內的存款已被莫名其妙地轉走了。

  原來,騙子在這一個看似“安全無憂”的貸款過程中,巧妙地利用了部分銀行現有的同戶名銀行卡之間自由轉賬服務。

  例如,一儲戶用自己的名字在某一銀行同時辦理了兩張銀行卡,那麼當他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登錄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時,便可以方便地在兩張銀行卡之間進行轉賬,而無需特別的安全確認。

  “這種詐騙模式,自始至終貸款申請人都不需要主動繳納或存入一分錢,看起來很安全,事實上卻面臨著更大風險。”楊江浩說。

(來源:法制日報)

(責編:曹華)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