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即將到來,中國人忙著度假,在中國的老外也跟著瘋狂,他們如何度假?也像國人一樣購物、旅游、在家宅著,還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德國旅行家
我討厭的“黃金周”又到了
姓名:Christoph Rehage(中文名“雷克”)
國籍:德國
職業:旅行家、攝影師,微博名稱“雷克小流氓”﹔2007年從北京徒步到烏魯木齊,旅程歷時近一年,拍有視頻《最遙遠的路》,著有《徒步中國》一書。
來華時間:3年
哎,我討厭的“黃金周”又要到了。路上是人,車上是人,賓館住滿了人,機票不打折,旅游景點人山人海,我覺得這個假期隻適合宅在家裡什麼都不干。
話說“黃金周”的說法來自於日語。不知道日本黃金周是不是跟中國黃金周一樣讓人無奈。如果是的話,那我還真搞不清楚這是亞洲特色嗎?
說到這裡,我要給大家道歉。因為我批評得那麼尖刻,其實我根本沒資格說黃金周,我現在人在德國,根本不受黃金周影響。
德國國慶節是10月3號,放一天假就可以了,不過德國也有類似的高峰假期,比如我們有聖誕節還有五旬節,但這兩個比較短的假期其實更像中國春節,是傳統節日,主要目的是為了回家看親人而不是為了出去玩。我們德國也有很多人同時外出旅游的日子——每年夏天七八月份,因為那時天氣比較好而且學生放假。
父母想要度假的話一般會帶上自己的孩子,所以隻能等學校放假向老板請假。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為了避免德國人民同時扎堆出去旅游,德國每個州學校放假時間是不同的,比如巴伐利亞州早一點,黑森州晚一點,或者相反也行。
我覺得員工需要的不是“黃金周”,而是自己放假。如果法律規定給每個員工一年三四個星期假期,大家就可以自己跟老板談具體什麼時候請假,這樣的話,每個人理論上就有自己的“黃金周”了,我覺得這會更好。
記得以前我在中國上學時,每次到了黃金周都盡量不外出。有一次非要去參加哥們兒的婚禮也沒辦法,隻好坐火車去南方。哎呀,中國人口多還真不是開玩笑的!當我想到那些可愛的面孔被擠壓在車上,當我想到那些塞滿車的公路,那些可憐的被人海淹沒的名勝古跡,我很無奈。
好吧,不挑刺了。這次黃金周還是要好好過,所以我這個討厭的老外就不說批評的話了,說點度假的事吧。
我覺得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度假前都不會好好考慮到底想要什麼。不要忘了,身體累和精神累是兩碼事。就好比你當藍領,天天勞動,身體疲勞,那麼去一個安靜的地方放鬆比較好。當然如果你的工作是天天坐在電腦前,那麼你需要的不是休息而是多出去走走。別偷懶,讓身體累一點,給自己的精神找些營養吧。
至於到底怎麼去走走,這也是一個問題。我個人喜歡徒步,旅行的方式有很多,各有各的好處,但要有一個前提,就是旅行的時候不能太貪心。
很多歐洲人對亞洲游客有一種偏見就是,亞洲人貌似全部愛參加那種類似於“五天七國游”的旅行團,我們一般分不清中韓日三國的人。一輛大巴裡面50個亞洲人,去歐洲各個旅游景點都要擺pose照相,然后吃個特產就走人了。感覺很忙很累,有些人可能只是為了自己可以說“我去過那裡”,除此以外就沒啥要求。
有趣的是,雖然歐洲人對亞洲人的旅游方式頗感不解,但他們卻是五十步笑百步。很多歐洲人來中國前就會冒出來問我:“雷克,你不是了解中國嗎,我有兩個星期時間,北京、上海、西安、桂林、陽朔、杭州、蘇州、南京、麗江、大理都要去,還有香港、澳門也是必須的,要在福建喝茶,要在四川看熊貓,聽說新疆很不錯,還有世界屋脊青海、西藏也要!對了,我是不是還有時間去內蒙古大草原?”
嗯,組個團吧!對於這些歐洲游客我隻能說:中國不是你概念中的那樣,她太大了,可以說是一個世界。你不要太貪心,目的地安排少一點,時間不要全花在路上,要好好享受那些你要去的地方。如果一個中國人問你,兩個星期的時間能否把歐洲跑完,你會建議他怎麼做呢?
另外,我還要告訴你,歐洲人在中國購買的不是奢侈品,而是山寨品。 特約撰稿人 雷克
以色列主持人
黃金周加班為人民服務
姓名:Gail Zohar(中文名:高玲)
國籍:以色列
職業: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外語台主持人
來華時間:10年
新京報:你在中國幾年了?這個十一假期,怎麼打算?
Gail:我在中國10年了,在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外語台工作5年了,主持雙語節目。我們外籍員工盡量讓中國同事在自己的節日休假,趕上以色列的節日,中國同事也樂意讓我放假。所以,今年“十一”我會加班,節日裡和聽眾互動也會挺好玩。
新京報:放假時,你做過什麼很酷的事兒?
Gail:去年“十一”,我和朋友去陽澄湖吃大閘蟹。我們在湖邊撈螃蟹上來,在農戶那裡煮螃蟹,吃螃蟹和農家飯,我感覺這是有中國特色的旅游。除了旅游,我和外國朋友過節時還會去京郊爬山,或者去別人不常去的地方野外露營,我們希望每年能夠找到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
新京報:你在中國怎麼過節?
Gail:我們外國人在中國會盡量去了解中國風俗習慣。比如,每年“十一”放假前,我都會去天安門看花,我感覺這是一個傳統﹔每年端午節,我們都會去郊區,那裡有賽龍舟,我和朋友們都很感興趣。
新京報:在中國體驗過春節嗎?
Gail:第一年除夕很難忘。那時我在中國背包旅游,對中國節日也不了解,除夕晚上,我和朋友在貴州省一個村子裡想去另外一個地方,但給當地人多少錢,也沒人願意帶我們去,我們決定在路邊睡一晚上。后來,一個會一點英語的孩子把我們帶去他家,我們就和他的家人一起吃飯過除夕夜。
新京報:有沒有感覺中國的旅游地點在假期很商業化?
Gail:非常商業化。比如,現在春節的感覺和我剛來中國時不一樣了。2003年我第一次參加廟會,布置很簡單,但氣氛很濃。現在去廟會,東西都很好看,但年味兒淡了,成了賣東西的地方,吃的東西越來越貴,而且越來越國際化。我去年逛一個廟會時發現賣的東西50%好像來自國外。
新京報:在度假方式上,你能感覺到文化的差異嗎?
Gail:我感覺在旅游方面最大的差異是中國人喜歡跟團,但外國人最討厭跟團。中國人好像喜歡去人多的地方,但我們想去沒人的地方。我經常勸中國朋友去爬野山,他們會說“那裡沒人,去不了”,可能中國人覺得人多就是地方好的意思。
新京報:消費理念有何差異?
Gail:中國人出國游時很著迷品牌。我們去外國喜歡買當地特色產品,大品牌對以色列人沒有太大吸引力,我朋友來中國喜歡找手工絲綢圍巾和衣服,還有手工首飾,這些東西也不便宜,但就是不想買大品牌。
還有,西方人包括以色列人旅游喜歡住青年旅社,覺得可以認識更多朋友,但中國人好像不喜歡。中國人什麼都敢吃,但很多人出國后卻依舊吃中餐,不敢嘗試西餐了,或者是不感興趣。
新京報:以色列人如何安排假期?有中國人想不到的方式嗎?
Gail:很多以色列人喜歡假期帶孩子去不常去的地方旅游,比如去尼泊爾。也有人租房車旅游,我表哥最近帶三個孩子租房車從荷蘭開到法國,再到意大利,從意大利飛回以色列。我還感覺中國人不太習慣帶很小的孩子出去玩,很多西方人帶著幾個月大的小孩子出國游。
新京報:以色列怎麼放假?
Gail:以色列也有長假,比如“春假”在4月,公司職員大概會放10幾天假。秋天過以色列新年時,公司職員可以放8-10天假,這時以色列人喜歡出國游。短一點的節日,比如我們國慶節隻放兩天假。這時候以色列人喜歡國內游,租帳篷、燒烤,或住在山上特色酒店,或在海邊過夜。
我們沒“黃金周”這樣的假期安排,周末從來不上班。如果節假日正好在周三或周四,周五隻能工作一天,但很多人會用年假將周五補上,就可以連休5天。
美國“月老”
黃金周帶單身男女爬長城
姓名:Alex Edmunds (亞歷克斯)
國籍:美國
職業:婚戀網站“湊湊吧”創始人,假期專職帶單身男女旅游相親
來華時間:4年
對於居住在北京的美國小伙子亞歷克斯·愛德蒙來說,即將到來的“黃金周”將是非常忙碌而快樂的時光。亞歷克斯的職業有些特別,他是美國“月老”,今年十一,他打算帶一群單身男女去爬長城,在那裡住農家院。
今年五一促成多對情侶
這群年輕男女來自不同的國家,都很有“國際范兒”,其中20%-30%是外國人,一半的人有海外生活背景。
“假期對我們的意義就是有更充足時間組織大家去遠一點的地方旅游,有更多時間接觸。”亞歷克斯以假期為例講起了自己的婚戀哲學,“如果一個人去相親會3個小時很難對別人有較深了解,但如果在一起衣食住行幾天,就能了解更多。
今年“五一”假期,亞歷克斯帶著他的“單身男女”們一起參加草莓音樂節,在草地上野餐,喝酒,聽歌。后來他得知,這個活動湊成好幾對情侶。
亞歷克斯2009年來北京,當時很想找女朋友。為此,他甚至在婚戀網站注冊。參加相親活動時,亞歷克斯發現這和美國的相親區別太大了。相親活動有300多人參加,第一個游戲是按摩。這令他大吃一驚,在美國,陌生人不會一上來就互相按摩。
游戲過后,進入自我介紹環節,亞歷克斯發現很多人會介紹房、車等經濟硬件。“我發現在中國一線城市,人們的交友方式還不國際化。”隨后亞歷克斯開辦網站,組織大家參加完全西式相親,不談錢,以志趣相投為主。
在團結湖公園吃月餅很享受
自開辦網站后,亞歷克斯在中國假期的例行項目就是組織單身青年活動,但春節除外。“好多年輕人春節回家被父母催,所以他們回京后相親動靜很大,每年春節后,我們都舉辦不少活動。”
對於中國假期的安排,亞歷克斯覺得老外很佔便宜。“我們既可以過中國節日,也可以過本國節日。比如說,聖誕節和春節都放假。每到一月份,工作半個月,就再次放個長假。”
但對於借用周六日促成“黃金周”這種安排,亞歷克斯認為非常可怕。在美國,大家從來不在周六日上班。
如果是長假,亞歷克斯也會自己去旅游。這個十一,他要去平遙玩,“我想走遍中國的每一個省份。我從來沒有去過山西,聽說平遙是個好地方,就打算去看看。”
不出去旅游時,亞歷克斯很低調,比如過中秋節,他最喜歡的地方是團結湖公園,在那裡鋪上毯子,坐在上面品嘗月餅,他認為這很享受。
重要節日和家人在一起
從亞歷克斯的角度看來,中美度假觀最大的不同是,老美喜歡用假期時間去更原始的地方﹔而中國人則願意去更發達的地方,比如美國、歐洲。
美國人最長的假期無疑是聖誕節,大部分人回家與家人團聚,也有很多美國人全家去旅游,亞歷克斯在美國時就在假期去墨西哥和古巴玩,來中國后,他每年聖誕都去東南亞。
對於假期的價值,亞歷克斯認為,“無論中美,人們過最重要的節日時都要和家人在一起。現在春節也有很多中國人舉家旅游,中外度假觀越來越接近了。”
亞歷克斯說,美國的假期比中國假期多一些,不過大部分假期都比較短。人們的度假方式也大多是互相“串門”,“如果假期不旅游,朋友們會到各自的家中一起燒烤,一起看球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