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售匯出現逆差是否說明資本流出?實現資本可兌換如何防范風險?如何看待中資企業海外債務風險?針對近期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國家外匯管理局在26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做出回應稱,斷言資本流出缺乏數據支撐。目前正在考慮QFII和RQFII制度的改革,比如考慮資金進出的便利性以及突破10億美元額度的上限。
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2015年1至2月銀行累計結售匯逆差254億美元,有市場人士擔心我國有跨境資金大規模流出。對此,外匯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表示,2014年8月到12月份,跨境收支確實出現了一定的淨流出,但今年一二月份情況出現了反轉,從監測數據來看,跨境收支依然是淨流入。
數據顯示,一二月份跨境收入減去跨境支出之后的淨流入是551億美元,同比增長38%,其中在貨物貿易項下淨流入449億美元,同比增長5.6倍。
對於銀行結售匯前兩個月出現的逆差,王允貴認為,這是由於很多出口收入沒有結匯,而是變成了外匯存款。也就是說,企業和個人為優化資產負債表的幣種結構,增加了美元資產持有,並不是資金流出了境外。
王允貴還舉出一組數據加以佐証,一二月份出口收入換成人民幣的比例大概下降了10個百分點,企業和個人的外匯存款一二月份增加了639億美元。另外,一二月份海關統計的貨物貿易順差是1206億美元,同比增長11.8倍﹔實際利用外資225億美元,同比增長17%,兩項合計超過1400億美元,國際收支基礎數據也是不支持資本流出說法。
“總體來看,斷言資本流出缺乏數據支撐。”王允貴表示。
針對最近有外媒報道稱QFII和RQFII准進入機構投資額度將由審批制轉為備案制的傳聞,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郭鬆26日在外匯局例行發布會上並未給予正面回應。不過他也表示,正在考慮QFII和RQFII制度的改革,比如考慮資金進出的便利性以及突破10億美元額度的上限。
根據外匯局此前的規定,單家QFII申請投資額度每次不得低於等值5000萬美元,累計不得高於等值10億美元。2012年12月,外匯局放鬆了對QFII額度的限制,規定主權基金、央行及貨幣當局等機構投資額度上限可超過等值10億美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外匯局26日最新公布的QFII、QDII和RQFII投資額度審批情況表,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於26日獲得12億美元的QFII投資額度,這是除主權基金、央行及貨幣當局等三類機構之外,首家市場化機構突破10億美元的QFII額度限制。
不過,針對突破10億美元上限是否為制度上的改變的問題,郭鬆則表示,“制度的改變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
截至26日,外匯局累計批准721.49億美元QFII額度,累計批准899.93億美元QDII額度,累計批准3298億元人民幣RQFII額度。
郭鬆當日還表示,在40多項資本項目交易中,能夠達到部分可兌換的已經達到85%左右。在實現可兌換路程上隻剩下“最后一公裡”。
而針對市場比較關注的資本項目可兌換后是否會增大資金外流風險的問題,郭鬆則表示,很難確定資本項目完全可兌換之后,一國到底是資本流入還是資本流出。在改革過程中,需要不斷試探、不斷完善改革方案。從現在來看,我們的方案和相關的改革步驟應該都是切實可行的。“在這個過程中,會把風險的問題、資本流出的問題當做重中之重去考慮,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而個別主體在資本項目可兌換過程中風險防范措施不到位,應該由市場按照產權清晰的原則來進行確定。”郭鬆說。
近期在美元升值的背景下,有市場人士擔心中資企業的海外債務風險問題。對此,郭鬆表示,截至去年9月份,我國的外幣債務余額是8948億美元。“目前我國外債總體水平是合理的,相對於我國3.9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來說,8900多億美元的外債國家層面絕對有能力償付。從總體上來看,目前中資企業外債風險可控。”記者 張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