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号安然度过了,事实证明玛雅人不靠谱。2012年我们的钱受过的煎熬不断,但是我们却平安度过“世界末日”。末日之后,我们应该想想钱该怎么处理了?年终奖该如何花?希望我们的钱在2013年能够理得更精彩!
在这个忙于写工作总结、做年终报表的年末,其实还有一个惊喜在等着你,那就是期待已久的年终奖。对于不少工薪族来说,年终奖算得上一笔不菲的集中性财产性收入。
如何让年终奖“钱生钱”?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上升、黄金前期下跌明显、A股似乎迎来“红包行情”,面对一个个“投资机会”,业内人士建议,按照各自的家庭资产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来综合考量。
银行理财年末更“划算”
风险程度:低
预期收益:低
可操作性:易
收益比存款合算、风险比其他投资方式更低的银行理财产品,如今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每到年底,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一般比平时更划算。
事实上,每到年末,随着揽储压力的增加,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也会水涨船高。记者昨日在中国银行网站看到,一款上周五在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就达到5.1%,但投资起点是30万元。这是进入12月以来,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首次突破5%。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是与期限和风险相匹配的,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有一些是保本保收益,有一些则是不保本浮动收益。”浦发银行长沙分行财富管理中心高级理财经理王卉认为,投资者确实可以在年末时,将部分闲钱进行理财产品投资,占据收益率的阶段性高点,但对于理财产品的属性一定要认识清楚,以免影响自己的资金用途。欲了解更多理财产品,点击查看>>>在售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数据
“低吸”黄金当储备
风险程度:中
预期收益:中
可操作性:中
“近期国际金价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跌,个人觉得,手上有余钱的,可以适当做一些黄金投资。”金信期货高级研究员陈健生认为,如果是年终奖理财的话,可以适当购买一些纸黄金或者实物金条,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截至上周五,国际金价已经连跌4天,现货黄金12月21日最低价跌至每盎司1635.3美元,降至近4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陈健生认为,从较长时间来考量,黄金价格仍有上涨可能,“对普通家庭来说,可以配备10%左右的黄金资产,进行保值性收藏,或通过黄金账户进行纸黄金投资”。
“不管是实物黄金还是纸黄金,我认为黄金投资只适宜中长期的储藏式投资,不适合进行快进快出的买卖。”陈健生特别提醒投资人,黄金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而且国内金价与国际金价挂钩,国际市场的大涨大跌,往往会引发国内金价的剧烈波动。
股市投资“押宝”反弹
风险程度:高
预期收益:高
可操作性:中
买黄金当储备,理财产品盘活闲钱,但对于更多的老百姓来说,追求财务自由似乎才是理财与投资的终极目标。那么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领域,自然也会是其重要考量对象。
“我个人认为,股票应该会有一波反弹机会,近期银行股带动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年终奖来了,我打算拿一半去补仓。”在一家制造业公司担任高管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A股套牢族,年终奖和股权分红到账后,投入股市也在其考虑之中。
“目前的市场有两个特征,一个是乐观情绪在上升,一个是利好消息在堆积,确实有走出反弹行情的基础,投入部分资金买一些低估值品种,我个人觉得确实可行。”方正证券财富管理中心高级投资顾问黄路认为,利好政策却在底部区域形成了堆积,加上近期银行股等蓝筹的带动,市场估值已经有了向上反弹的基矗
如何让我们的钱生出更多钱?这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但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
2012,经济增速放缓、股市越发低迷,我们的钱也备受煎熬与考验!
当年,一句“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诱惑千万人加入了投资大军;但2012年发生的一些理财
故事却让我们猛然发现,有时候“你越理财,财越离你”。
如今,2012年即将过去,我们在年末做的这组关于钱的故事,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
你懂的,记录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展望2013,愿我们的钱一切安好,就如上个周末蓉城持续的晴天!
讲述人:宋戈,资产管理公司营销总监
很高兴,
我今年没亏钱
1. 2012年,你的投资是亏损还是盈利?
宋戈:总体来看没亏。
2. 2012年,你最成功和失败的一笔投资分别是什么?
宋戈:资本市场不是投机市场,我现在还无法得出结论。
3. 2013年,你对投资市场怎么看?
宋戈:明年信托将面临挑战,我个人倾向于PE类投资,以较低的价格买入实业或原本垄断目前逐步放开的领域。
宋戈曾在一家股份制银行做了几年的投资理财业务,今年才在朋友介绍下来到这家资产管理公司,从事第三方理财。“如果和自己比,今年投资效益是最差的”,上周,在宋戈办公室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不过,如果和身边很多朋友相比,他又算是最幸运的,“很高兴,我今年没亏钱。”
或许是因为对专业知识比较了解,宋戈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更倾向于选择合适的投资领域,“卡里有点钱平时够花就行了。”今年,资本市场走势很弱,宋戈说6月份时,他曾拿出10万元买了两只杠杆指数基金,“150031和150013”。成都商报记者查了一下,这两只基金分别叫银华鑫利和双禧B。宋戈说,当初决定买这两只杠杆指数基金,主要是考虑到指数已较低了,“最高的时候,我赚了20%,现在基本持平。”
9月份,宋戈投40万元购买了一份合伙人投资计划,“6个月期,预期税后收益6%。”今年,媒体爆出多家银行客户经理私售理财产品导致投资者亏损,一度引发了市民对包括合伙人投资计划、私募理财等一系列产品的质疑。对于这种现象,宋戈认为,“大家对合伙人投资计划存在一定误解。”
他说,媒体之前曝光的,主要都是产品本身存在问题,比如华夏银行前员工私售的产品,资金募集方和管理方本来就有问题,“合伙人投资计划这种模式本身是没问题的,关键就是客户在投资时,一定要看清楚GP(即一般合伙人)是否可靠,他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来担任GP这个角色。”宋戈说,自己买的这款产品,明年才到期,可里面有大家熟悉的国有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和国有控股企业做担保,几乎没什么风险,且资金投向也比较安全,“在我的规划中,这属于稳健型投资。”
宋戈说,如果还要算投资资产,他名下还有一份去年12月份开始进入运作的泰石一号信托计划,“当时自己凑了40万元参与投资,目前的账面收益率大概在2%。”
讲述人:张清,某信托公司市场总监
买黄金小赚,
首尝股票亏惨了
1. 2012年,你的投资是亏损还是盈利?
张清:亏损。
2. 2012年,你最成功和失败的一笔投资分别是什么?
张清:比较成功的是投资黄金,略微赚了一点;比较失败的是投资股票,亏惨了。
3. 2013年,你对投资市场怎么看?
张清:股市不看好,贵金属可能有机会。
接到成都商报记者电话,听说要采访自己今年的投资故事,张清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别开玩笑了,我的个人投资经历真要说出来惭愧得很。”见记者不像是在开玩笑,张清这才变得认真起来,“今年也试着做过几笔投资,不过总的来说就是亏得多,赚得少,尤其是第一次尝试做股票,就亏安逸了。”
张清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今年因为工作的变化,她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调整、适应新岗位上,“想一想,我今年也就只做了三笔投资,但效果并不太好。”第一笔是炒黄金。张清说,其实早在2005年自己还在一家国有大型银行上班时就参与了纸黄金投资,“当时拿了5万块钱积蓄,在一年多时间内就赚了70%,我还清楚记得当时是每克132元买的黄金,220元卖出去的。”
今年6月份,她又做了一笔纸黄金投资,“我都快两年没买过了。”张清说,自己这次只买了200克,每克333元买进的,348元卖出的,小赚了几千块钱,“如果不是急着用钱,我还不急出手呢。”没想到,这竟然成了她今年最成功的一笔投资。
第二笔是炒股。张清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工作这么多年,她从来都没碰过股票,但在今年3月份时,竟然在同事鼓动下鬼使神差地尝试着去证券公司开了一个股票账户,花10万块钱买了一只地产股,“名字我都不好意思说了。”张清说,当时,还是有一点侥幸心理,满以为大盘到底了,挣钱的机会到了,“哪晓得进去后就套起,再没能出来。”据说,10万块钱的本金,如今市值已变得只有3万多一点,“简直亏安逸了,现在只有不看,权当是交学费了。”她的言语中,流露着一丝郁闷与无奈。
“如果还有一笔投资,那就算是储蓄了。”张清说,她没有,也不敢把所有积蓄都放在黄金、股票上,几个月前从银行辞职后,她拿出5万元办了7天通知存款,“还剩下2万元平时应急。”如今,这笔存款倒是很安全,收益也稳定。
张清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明年她肯定不会再碰股票,“不懂,风险太大。”据她说,如果那只票能涨回到只亏20%左右,就准备割肉,“少损失一点,我不玩了。”快过年了,张清开始惦记老板的年终奖,“如果还可以,我准备明年再多投资点黄金。”另外,她还计划明年在合适的时候定投点钻石,“我还准备花点钱给自己充充电,报考一个早教资格证和营养师资格证。”
采访临近结束时,张清也特别委托成都商报记者给大家提两点建议:第一、自己不懂的、不熟悉的,尽量别去投;第二、如果家庭资金允许,可尝试买点正规公司的信托产品,预期收益还是比较稳定和可观的。
讲述人:周燕,自由职业者
做自己最熟的投资,
没什么失败的教训
1. 2012年,你的投资是亏损还是盈利?
周燕:盈利。
2. 2012年,你最成功和失败的一笔投资分别是什么?
周燕:基本上都成功,每次都赚得不多,但是稳当。最失败的是买了一次股票,亏了8%左右。
3. 2013年,你对投资市场怎么看?
周燕:还是坚持现在的方法,应该回报会好一点。
在外人看来,周燕(应采访对象要求,未上本人照片)的生活过得很滋润一大早送完孩子上学,就到附近的望江公园逛逛,下午晒晒太阳打打麻将,或是和朋友逛逛街。这种悠闲生活的经济来源在于,精明的周燕平时将自己的钱做了一些朋友之间的民间借贷,挣一些“稳当而合理”的利润。
周燕有很多做实业的朋友,她虽然不参与这些实业的经营,但是却发现了一个合理挣钱的机会,将自己的资金借给朋友应急,自己也可以挣点小钱。在记者让她总结今年的投资时,她说“好像没有什么失败的教训”,令人惊讶。
仔细问来,才发现周燕其实无形中遵循了理财的一个真理做自己最熟悉的投资。
就在上周,周燕的一个朋友因为银行贷款还没下来,却急着要在周末用钱进货,急需150万元,于是周燕筹了这笔钱给朋友。“他说用5天就还,最后谈好收他两万元的利息,现在市场行情可能比我收的要高,”周燕说,其实有时候朋友拖个一两天,她也不会加收利息,另外最重要的是,她之所以愿意把钱借出去,是因为借钱的人她都很熟悉,“很清楚他们做的是什么生意,要么关系很好,要么对方有资金从我老公那边过,所以一般都很稳当。再加上我这个人好说话,大家也愿意来找我,我也正好挣点钱。要是我不熟的人,或者朋友介绍来的,我一般都不会投,控制风险最重要。”
所以,按照这种方式和逻辑,周燕才会出现那个令人惊讶的回答,今年基本上都赚钱。
而在不熟悉的领域,周燕就亏钱了。上半年,周燕见股市点位较低,觉得有投资机会,便咨询了一位在证券公司工作的好友,对方向她推荐了一只股票000525红太阳,于是她投进去3万多元。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只被推荐的股票缓慢下跌,当亏损达到8%的时候,周燕立刻把全部股票卖掉了,“哈哈,自己搞不懂,只有听别个的,亏了就算了嘛。当初投之前就想好了,如果亏10%就卖了。现在看来,还好卖得早。”说起这事,周燕当是交学费了。
此外,周燕每月还有6000元的基金定投,从去年底开始投的,现在账面上亏损了10%左右。不过这笔钱周燕准备坚持投下去,她说:“留给我娃儿读书的,还有十多年,肯定涨得回来。”
讲述人:郭继东,成都资深收藏家
捡到一些“漏”,
只是没有去年赚得多
1. 2012年,你的投资是亏损还是盈利?
郭继东:基本上赚到钱了,只是没有去年多。
2. 2012年,你最成功和失败的一笔投资分别是什么?
郭继东:最成功的是买进岭南一位大画家的作品,当月卖出赚了3倍。
3.2013年,你对投资市场怎么看?
郭继东:明年将继续洗盘,普通作品逐渐边缘化。
“我从今年1月到现在,每个月都要参加全国各地的拍卖会,仅11月22日到12月,就参加了8场一线拍卖公司的拍卖会。”在书画收藏领域浸淫二十多年的郭继东,主要收藏近现代中国书画,他今年的投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实在在的全国大名家,大概占1/3;还有1/3投资于四川本土已故名家的书画精品;另外1/3则投向自己比较偏爱的近现代政治名人的作品。
“全国一线名家的作品,就相当于股市中的蓝筹股,即使一时价格受市场影响‘横盘整理’,但耐心持有几年,还是会再现其价值;巴蜀画派一些名家的精品,相比海派、浙派、金陵画派、长安画派作品的价格,仍然处于价值洼地。”对于在这两个部分的投资,郭继东说自己都不太担心。
而在个人偏好的近现代政治名人作品这一领域,郭继东今年更是成功捡了几回“漏”。今年北京匡时秋拍,有一幅宋美龄的水墨画上拍。郭继东对此有一些研究,他知道宋美龄学画时间较短,市场上流通的作品非常少,价格相对较低,为此他准备了较高的预算,想买下这幅画。然而这幅画最终的成交价达到40多万元,远远超出郭继东的想象。
“我当时觉得非常失落,一位朋友建议我去北京其他拍卖会看看。”郭继东说,在朋友帮助下,他在另一家拍卖公司发现了一幅宋美龄的画作,“我当时一眼就看到了那幅画,它的起拍价较低,我心理价位给到了6万元,没想到7500元就落槌了。”
当郭继东准备刷卡提货的时候,有意思的一幕发生了:曾在匡时秋拍拍下宋美龄画作的那位藏家找到他,自称因为算错了时间,错过了这幅画的拍卖,希望郭继东以10万元把画让给他。“但我说,宋美龄的画作市场上很少,自己想留下来欣赏,或者挂在女儿的房间里,都是件很雅的事情,”郭继东说。
“我觉得在市场平淡的时候,对藏家的眼力、积累有很高的要求,”郭继东说,今年能在政治名人这一领域捡到几回漏,都建立在自己平时研究和积累的基础上。
“如果给自己今年的投资打分,我觉得可以打80分,”郭继东说,缺失的20分是因为自己觉得收藏知识还需要更多积累,“书画收藏就要做精做透,现在印谱、拓片、印章这些还是市场低洼地带,有很多机会,但我平时只是泛泛地关注,积累不够,未来如果有精力的话还会做一些研究。”
讲述人:吕波,财经记者
记者自述:
投资白银赚了点小钱
1. 2012年,你的投资是亏损还是盈利?
吕波:整体有盈利。
2. 2012年,你最成功和失败的一笔投资分别是什么?
吕波:最成功的是白银T+D,失败的投资没想到。
3.2013年,你对投资市场怎么看?
吕波:明年贵金属市场应该有机会,说不定年底就会有较好建仓机会,其他资金可能买固定收益理财产品。
2012年黄金和白银的走势都可谓一波三折惊险无比,不过得益于投资白银T+D,我今年还是赚了钱。
我在2010年开设了白银T+D投资,从此踏上了炒银之路。虽然白银T+D属于“激进”风险偏好型投资,但我认为,每年如果能成功抓住白银的一到两次波段,就可以为自己带来可观的收益。
不过我的操作前提是,首先,白银当前价位有足够支撑,有较多安全空间,其次,基本面和技术面上有较为强烈的上升动能。如果不符合这两条,我就宁愿空仓。
这种习惯源于自己以前在投资公司工作的经历,我觉得自己对股神巴菲特“保住本金”投资理念的理解已深入骨髓。而正因为这样的操作方式,让我2010年分享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投资红利,同时躲过了2011年白银黑五月“腰斩”命运。
今年年初,白银T+D从29.65美元/盎司一路往上,然而风雨飘摇的欧债危机和扑朔不明的QE3预期,令我一直不敢轻举妄动。果然,白银在2月底短暂试探 37美元/盎司后,便开始了一路阴跌。进入7月,白银在26美元/盎司左右的底部价位徘徊。
7月上旬我开始强烈意识到白银买点已到!尽管当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讲话模棱两可,但6月份发布的美国糟糕经济数据,意味着美联储极可能推出QE3,再加上白银在26美元/盎司获得了中期调整的底部支撑,于是7月上旬我以5700元/千克入手了2万元左右的白银T+D多单,进入8月白银走势逐渐明朗, 9月现货白银价格更一路上冲,连破多个整数关口,9月13日国际现货白银已上涨至34美元/盎司左右,国庆前夕我以7200元/千克左右平仓了手上的白银T+D多单,赚入3万元左右。
进入12月,越发临近美国“财政悬崖”大限,我也越发谨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多头张卫星的爆仓让我印象深刻。12月6日,我在微博中写道:“金融危机爆发前,市场对黄金一片看好,然而进入2008年7月,美国金融机构债务集中到期,市场资金链紧绷,黄金价格从900美元/盎司附近跌至700美元/盎司,不少激进的黄金多头爆仓。戏剧性的是,3年后黄金涨到1700美元,这种‘猜对了结果,却没猜对过程’中期战略做多的投资者们,应该引以为戒。”
12月12日,美联储推出QE3加强版,金银走势却昙花一现。随后几天甚至有些诡异,黄金价格跌破1700美元/盎司,短短3天连续下跌近50美元;白银也惊险下探29.6美元/盎司,上周五以30美元/盎司收盘。
还有几天就将进入2013年,白银是重新上扬还是继续下探?我觉得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我会继续信奉“保住本金”的投资理念,保留足够耐心观察,直到下一个机会。
听完5位讲述人的故事,从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中,我们至少可以总结出这样几条理财原则:
一、保住本金;
二、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
三、拓宽投资渠道,分散投资风险;
四、主要投资自己熟悉的领域;
五、不断学习,增加知识储备。
道理简单,有些甚至听得耳朵起了茧子,但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
2012 我们追过的理财产品
2012年,理财市场依旧备受关注。除了持续火爆的销售行情高烧不退之外,挂钩标的物不断创新,以及在销售中暴露出各种乱象,更是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再过几天,我们就将迈进2013年。在这里,不妨对2012年的理财市场做一下简单梳理,期待着在2013年有更好更新的产品和更完全、完善的投资环境。
挂钩标的大胆创新
异
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究竟能挂钩什么?如果你只能想到股票、债券、存款、票据、基金、指数、利率、汇率、黄金、石油、大宗商品,那你真的有些OUT了。继红酒、白酒、艺术品、普洱茶等之后,2012年的理财市场又冒出了许多新鲜品种。
今年4月,农业银行联合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在全国限量发售农行“天工”系列海鸥陀飞轮手表理财产品,第一次将手表作为标的物纳入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领域。据了解,投资人可在产品开放期内自由选择到期时以折让价格获得陀飞轮手表及较高的投资收益,或在开放期结束后提前收回全部投资本金及相应收益。
8月,招商银行一款挂钩影视作品的非保本型影视投资基金理财产品面世。据报道,这款产品期限3年,预期年收益超过10%。
11月末,工商银行发行的一款黄金套利投资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中,约定投资范围包括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计划。与此同时,保险债权计划同样被列入北京银行的天天盈1号和3号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
12月初,工商银行又与金字火腿合作,推出国内第一款挂钩火腿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可在产品到期前选择以实物或现金方式支付本金及收益。
没过几天,上市公司华侨城A又发布公告称,其“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园凭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正式成立。一夜之间,公园门票也成为了投资标的物。
对于标的不断创新的理财产品,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理财产品不过是企业或机构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其标的物形式可以千奇百怪,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大家意想不到的产品出来,“只要投资者认为产品本身具备潜在投资价值,这种理财模式就会有市常”
产品规模继续井喷
多
就在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时,占据更大市场份额的传统理财产品依旧销售火爆。
成都商报记者获悉,来自Wind数据日前的统计显示,从2012年初至12月初,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28814款,相比2011年全年发行24169款,增幅达20%。国际评级机构惠誉预计,到今年底银行理财产品融资余额可能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五成。
据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各商业银行在境内共发行个人银行理财产品27725款,已超过2011年全年总量约15%,其中前三季度发行规模已逾20万亿人民币,且每个季度的发行规模环比增速都超过20%,而2011年全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规模也只有16万亿元左右。据了解,今年11月88家银行在境内共发行2685款个人理财产品,较10月大幅增加557款,创下今年自8月份以来的单月最大值。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随着年末揽存压力的增大,各大商业银行又增大了理财产品的发售。近日,浦发、中信、民生、光大、渤海、兴业、成都银行等都加大了理财产品营销力度,而普遍预期年化收益率都在4.5%~5%,较前期有所上升。
销售人员玩“猫腻”
乱
继几年前的“零收益”、“负收益”事件后,今年,理财市场再次爆出猛料:银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导致客户出现巨额亏损。这直接迫使银监会上周出台特急文件,要求各家商业银行在近期全面清理、排查代销业务,防范金融风险。
回顾这几起事件,我们不难发现,纠纷背后是投资者对银行及银行客户经理的高度信任,完全忽视了潜在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商业银行在内部管理上存在一定漏洞,只是在制度上有约束,但在员工素质的培养上存在滞后,从而造成客户经理敢于铤而走险,背着银行私下销售其他机构的理财产品,从中谋取私利。
成都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想当然地认为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是绝对安全的,只是收益高低不同。殊不知,如今的商业银行已不是一家单纯的存贷款金融机构,凭借其强大的销售渠道,许多保险、基金、信托、资产管理、私募等投资产品都在这里销售,银行这时只是扮演了一个销售员的角色,而产品本身的潜在风险很大程度上则需要投资者自己把握,如果你盲目相信银行客户经理的甜言蜜语,很可能就会陷入困境。一旦出现问题,受到最大伤害的是投资者本人,而银行声誉也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