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的春天:“港货城”悄然复兴--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滚动

中英街的春天:“港货城”悄然复兴

2013年02月28日10:00        手机看新闻

  位于深圳沙头角的中英街,就是这样悄悄抓住了机遇:不久前推出的“中英街十元自由行”新措施,正在让这条长不足0.5公里、宽不足7米的小街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中英街,一个见证了深港两地太多悲欢离合故事的地方。“一街两制”的特色曾让其风光无限,也一度成为内地游客必去的购物天堂,几经浮沉,一度沉寂,如今又似乎迎来了自己的又一个春天。

  抓住新机遇

  在赴港“自由行”已实施十年后的今天,从内地蜂拥而入的游客正在成为香港人“甜蜜的烦恼”。检讨和反思已经开始,“限奶令”上周刚刚颁布,“自由行”上空阴云密布。对于正在加速融合的深港两地来说,脚步似乎在这里遭遇了某种程度的停滞。然而,对于一些诞生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来说,这却恰恰是重新来过的机会。

  位于深圳沙头角的中英街,就是这样悄悄抓住了机遇:不久前推出的“中英街十元自由行”新措施,正在让这条长不足0.5公里、宽不足7米的偏远小街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不论是深户居民还是非深户居民,只需带上身份证并缴付10元人民币,即可进入中英街自由购物。这里是一个充溢着各种来自香港货物的货仓,不必去香港,你就可以香港的价格买到港货,对于许多深圳和内地的居民来说,这是不是一种诱惑?而这种诱惑,又能让中英街走多远?

  再次复活人气旺

  26日上午,证券时报记者来到位于沙头角沙深路的广东边防办证中心,等待办理边防证进入中英街。记者发现,尽管当天是工作日,但已有近百人在大厅里等待办证,不少人都提着大包小包,看上去是准备大肆“扫货”。

  由于手续简化,不论是深户与非深户居民,办证时间都不超过10分钟。记者随机采访一位拉着推车的游客,他表示,“过去办证过关需要50元,现在只要10元,而且带上身份证就可以办,与过关去香港购物相比,十分经济划算。”

  进入中英街,记者又看到了关口内排队等候出关的“盛况”。尽管是工作日的中午时段,但手拎推车的嘈杂队伍一直延伸到百米开外。目之所及,到处是前来扫货的人流以及不断穿插在大街小巷间的运货小车和推车。

  而在中英街两旁,此前因生意萧条而关闭的商铺经过装修后重新开张,经营食品和日用品的商铺成为主力军。记者观察了多种商品,发现在中英街的这些商品价格一般比在深圳便宜10%~30%,基本和香港的价格持平。以深圳人最爱购买的益力多为例,在深圳超市里的价格是9.8元人民币一排,在关口的香港超市价格是11.8元港币,而在中英街只要10元港币;一款午餐肉罐头在深圳的售价在16元人民币以上,但在中英街只要12元港币。

  街上一家叫做周养记百货的杂货店老板感叹道:“今天来的人算少了,要是周末来的话,连挤也挤不进来。现在很多商品都断货了,我们也在想办法补货。”

  便利的过关手续、丰富的日用商品以及便宜的价格,使得近几个月来中英街客流量急剧增加。据统计,自春节假期至元宵节,进出中英街的人流量达到将近10万人。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拎着大包小包的人群和运货的推车。与之相对的,一条小河之隔的对岸香港商铺却是冷冷清清,关门闭户,基本上没有客流。

  “拖粉族”疯狂

  实惠百货是中英街一家较为大型的商店,也是一家信誉较好的香港店铺。“很多都没有货了。”在奶粉柜台前,记者看到,不到5分钟时间,工作人员已回答了好几位顾客的同样问话。记者特意向工作人员询问购买奶粉的事情,这位工作人员说,“受香港奶粉限购政策影响,最近买奶粉的人特别多。但是,现在每个人只能带两罐出去,中英街也不例外,查得很严。”

  据悉,香港出台的婴儿奶粉限制离境措施将从3月1日起生效。该措施规定,每名16岁以上人士每天可带不超过1.8公斤婴儿奶粉,即大概两罐奶粉离境,违者实行重罚,这一规定急煞不少“拖粉族”,中英街也成为“拖粉族”的新战场。记者注意到,在中英街的很多店铺内,“美素佳儿”、“雅培”低段奶粉等香港超市内货源紧缺的商品,在这里都有比较充裕的供应。

  尽管查得很严,“水货客”却蜂拥而起,记者也被人“盯”上并委托“带货”。 一名中年妇女对记者说,“帮忙带罐奶粉,送你一排益力多,只要帮我将东西带出关口就行,门口有人接应。”最终,记者以担心为由拒绝。

  据记者了解,为了打击“水客”,中英街方面设置了严格的检验措施。手拎推车或携带过多物品的游客需要经过严格的物品检查才能通关;而手上物品不多的游客,可以免除排队快速通关但仍需过闸机检验。此外,为避免中英街成为“水客”的另一聚集地,通过“十元自由行”出入中英街的游客,要每隔10天才能办理一次。不过,对于如何界定居住在中英街特别管理区内的常住居民携带物品是否属于“水客”性质现在还不明确,这一群体可每天数次往返而不受管制。

  落寞与辉煌

  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中英街上曾经有过一天10万人蜂拥购物的繁荣,也可以说是那一代深圳人的“集体回忆”。那时没有什么机会到香港的深圳人,在这里可以买些香港的便宜货。但在1998年后,这个数字逐年递减,特别是随着深港一体化的逐步加深,中英街开始逐渐没落。与此同时,“假货一条街”、“欺诈购物”俨然成为中英街的代名词,2005年之后中英街便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不过,内地持续的物价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已在深港之间形成了逆转效应。相比到香港购物的时间和成本,中英街购物更加方便和低廉。而沙头角海关近期推出的“十元自由行”新措施,无疑给中英街的再次复兴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不能忽视的是,尽管中英街已显现再次繁荣的景象,仍然没有摆脱小而杂、散而乱的局面。

  对此,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表示,“十元自由行”可以刺激游客到中英街购物消费,激活中英街曾经的商业功能,但中英街要成为一个品牌旅游景点和购物中心,政府需要更深入地培育中英街的文化功能,同时对其产业进行梳理规划并打击假货,使得中英街成为一个集购物和文化旅游一体的品牌旅游景点。此外,宋丁还认为,每10天才能办理一次通行证的做法确实可以有效控制“水客”的规模,但这个措施还是治标不治本,政府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打击水客,避免中英街沦为“水货城”。

  记着了解到,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片区正在建设多个商业综合体。对此,宋丁认为,中英街外建设的购物中心和中英街是互补关系,游客到中英街的消费行为多属于旅游消费,而中英街外的购物中心则是常态化的购物场所,不一定会形成太大的冲击。

(来源:证券时报)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