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相应地改变着央行货币调控的力度和节奏。货币政策仍应将“保持合理的市场流动性”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需特别关注预期变化可能对未来物价产生的影响,今年稳健货币政策总体上将保持真正意义上的“中性”,并不断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蛇年春节,俨然成为央行调控流动性的一个分界线。此前,2012年6月26日至2013年2月7日,央行连续开展了35周的逆回购操作,总规模逾7.3万亿元;节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变成连续3次的正回购,共计规模550亿元。
从投放资金的逆回购操作,转为回笼资金的正回购操作,是否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开始转向并趋紧?当前货币调控面临怎样的环境?今年货币调控应秉持怎样的操作思路?
2月19日,央行在时隔8个月后重启正回购操作,也使公开市场告别了单向的“放水”格局。统计显示,上周净回笼资金9100亿元,本周或继续维持净回笼格局。主要原因在于,春节后大量现金回流以及新增外汇占款可能大幅增长,导致资金面非常宽松,央行适时开展正回购操作,可以动态地调节市场流动性,从而既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又有效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因此,央行重启正回购操作应当视为节后正常的流动性管理,而非政策紧缩的开始。从3次正回购中标利率看,28天期和91天期分别为2.75%、3.05%,同去年6月26日正回购操作暂停前一致,且明显低于同期限质押式回购利率,表明央行没有回收长期流动性的明显意愿,更不能得出正回购释放政策收紧信号的结论。
应当看到,市场中存在着对于未来政策趋紧的担忧。
从国际情况看,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部分经济体债务负担沉重,“紧财政、宽货币”渐成主要发达经济体长期政策的选择,我国仍面临来自贸易、金融等方面的挑战。从国内情况看,今年1月份出口增速创21个月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信贷强劲增长,PPI环比由跌转升,受春节黄金周影响消费也快速增长,这些数据显示经济正在温和复苏中。
另一方面,1月CPI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2%,物价上行压力仍然较大;房地产销售出现反弹,个人购房贷款、地产开发贷款增速继续回升,令投资者担忧流动性宽松进一步推高房价和通胀。此外,央行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99.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9%。这一数据也引发了市场中对于“货币超发”以及通胀的持续讨论。虽然我国货币创造机制与发达国家存在诸多不同,“货币超发”之说需辩证看待,但流动性相对宽松的现象仍值得关注。
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相应地改变着央行货币调控的力度和节奏。当前,货币政策仍应将“保持合理的市场流动性”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需特别关注预期变化可能对未来物价产生的影响,今年稳健货币政策总体上将保持真正意义上的“中性”,并不断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方面,央行将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及其他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具体在公开市场操作上,未来央行可能交替使用正、逆回购进行精确调节,确保市场流动性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的货币环境。王信川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