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以M2/GDP衡量货币是否超发--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滚动

不宜以M2/GDP衡量货币是否超发

2013年03月09日07:38    来源:中国证券报    手机看新闻

  近期对于中国“货币超发”的讨论日益增多。有分析人士认为,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国家M2水平的不一致有其深层次原因,并存在统计口径不一、可比性不强等问题。因此,简单地以M2与GDP的比值来衡量某一国家货币是否超发并不科学。

  首先是M2与GDP两者并不可比。广义货币M2是一个时点数据,是存量概念;而GDP是一段时期的累积数据,是流量概念。打个比方,M2相当于一个人的财富,记录的是某一个时点的全部财产;GDP则相当于一个人在某一段时期内,比如一年内,通过劳动为其雇主所创造的利润。因此,用M2和GDP这两个性质并不相同的时点数与时期数进行比较并不恰当。

  其次是国民的储蓄偏好问题。不同国家居民的消费习惯不一样,储蓄偏好也不一样。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居民储蓄意识普遍较强,储蓄率较高;欧美国家居民超前消费意识较强,储蓄率较低。而M2统计口径中正包括居民和企业的存款,因此中国等亚洲国家的M2普遍较高,M2与GDP的比值也较高。

  再次,不同国家M2的统计口径与可比性存在差异。世界各国的货币统计中,狭义货币M1的统计口径基本相同,而广义货币的统计口径多有不同。这就导致虽然同为“M2”,但其实不同国家“M2”的含义各不相同。比如,美国M2中的定期存款仅包含金额10万美元以下的,我国M2中统计的定期存款则没有数额限制。印度M2的统计范围很窄,范围更宽的M3才与我国的M2大致相当。因此,直接采用各国公布的M2数值与GDP作简单横向比较会存在很大偏差。

  此外,从融资结构观察,在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中,广义货币供应量M2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间接融资以银行为载体,融入融出的资金多在居民或企业的存款账户上反映,导致M2统计基数较大。目前,中国的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占据主导地位;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体系则相对完善,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都很大,这也是导致中国M2相对欧美等国家较高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中国各界对融资总量的关注点正逐步从单一的信贷规模等指标转向更能衡量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总量的社会融资规模。随着直接融资比重的上升,中国M2的增速也将趋缓。

  还应看到,中国正处于经济货币化进程中,导致对货币量需求也较大。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其货币化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目前处于趋稳阶段。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原先通过计划调拨等方式分配的各类生产要素逐步推向市场并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土地、房屋等以前未计价或计价很少的资产进入市场交易后实现了价值的货币化,进而导致货币需求量增加。同时,由于我国货币化进程起步晚、推进快,短时间内要走完西方发达国家百余年的路程,经济货币化在时间上的密集程度要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从短期看就会体现为M2的增长速度相对更快。

  最后,货币的外生性也导致中国M2较高。人民币目前尚未完全实现自由兑换。这使得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民币供应在国内积存;另一方面,贸易顺差和外国投资带来的大量外汇储备需要用人民币兑换后投入国内市场,进一步导致国内人民币供应量大量增加。而欧美日等国货币为国际储备货币,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发行的货币可通过国际贸易、对外投资等方式流向其他国家,从而减少了货币在本国的积存。这一增一减也就导致中国货币供应量相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偏高。今后,随着人民币逐步走出国门,这一因素对M2的影响也将逐步减小。任晓

(来源:中国证券报)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