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钱荒”或不再现(网络配图)
人民网北京6月3日电 (李海霞)随着6月银行年中考核的到来,市场再次引发“钱荒”的担忧。在一些机构“焦虑”地呼吁全面降准之时,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扩大“定向降准”力度的消息,引发市场的广泛争议。
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会议明确,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
同时,央行联合银监会召开会议,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下发以来的落实情况。央行人士表示,“定向降准”和再贷款力度将加大,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
距4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仅一个多月,“定向降准”的力度再度加大。
4月22日,央行宣布自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早前,央行对相关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下调准备金率,“不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的改变,在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下,不会影响银行体系总体流动性。”央行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此次“定向降准”的结构、导向政策更加明确,因而范围也有所扩大。除上一次的专项支持“三农”外,此次将支持的范围扩大至“三农”和小微企业。
另一个范围上的调整是,有“定向降准”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再限于“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凡是“三农”、小微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均有可能享受“定向降准”的优惠政策。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透露,央行将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着手,首先稳定融资总量,同时加强信贷政策引导,优化融资结构,对“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着重支持。
多位专家表示,“定向降准”的进一步扩围并不意味着全面降准的可能性加大,也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同时,一直困扰银行业的“钱荒”现象不会再次大规模发生。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央虽然提出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取向的改变“货币政策不能进行整体性的放松。现在市场不是缺钱,而是结构不合理。”
郭田勇认为,如果货币政策“撒胡椒面”,不分对象地谁都给钱,那么资金未必流到政策想要引导的领域,反而可能流到产能过剩或房地产等领域,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
郭田勇预测,因为国务院暂未确定本次“定向降准”的幅度,预计会针对不同机构情况进行区别性“定向降准”,下调区间预计在0.5~1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估算,按照现在约有100万亿的存款,从全面降准的总量测算,如果降低0.5个百分点,释放的资金量约为5000亿。此次“定向降准”加上4月县域“定向降准”,综合效果看,几乎可以达到3000亿资金量的释放。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指出,尽管外汇占款增速放缓,且有税收上缴、银行在季末加大资金需求等季节性因素,但货币市场流动性总体平稳,“钱荒”不会再现。
财经金融评论家余丰慧认为,货币政策工具一定要慎用存款准备金数量手段。存款准备金的货币乘数效应太高,对经济杀伤力太大,特别是在目前市场不差钱情况下,降准更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