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包括中国香港、东南亚国家、日本在内,对于中药重金属的限量标准采用的是食品标准
药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聚焦的重点,而这次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不幸“中招”。日前,网友在微博爆料,有研究称六味地黄丸重金属积聚,称“国内部分产地的六味地黄丸中,存在铅、镉和铜元素不同程度的超标问题,人体服用后可能产生健康风险”。
“中成药重金属是否超标,是按照国家药典标准和国家相关检测机构相关标准来衡量的,任何非官方检测机构的研究都不具备权威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张晓乐昨日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市公司或受影响
据了解,此次六味地黄丸“重金属超标”事件发酵的源头是,广东中医药大学博士迟玉广等人于2011年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现代食品科技》杂志上发表过研究报告《六味地黄丸中四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及其健康风险评价》,以5个不同产地的六味地黄丸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为检测对象,结果显示,5个产地的六味地黄丸中铅的含量只有广东未超标,其他均存在少量超标。昨日,《国际金融报》多次拨打迟玉广的手机,但其电话一直处于占线状态。
不过,昨日,据相关媒体透露,上述报告本身在六味地黄丸的服用量数据上出现了错误,报告原文中的“每丸重1.5克”其实应该是“8丸共重1.5克”,因此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现代食品科技》杂志会在下期进行相关更正公告”。
事实上,今年3月和10月,香港卫生署两次查出内地产中成药重金属超标,有媒体统计,近三年来,中国香港共发生15宗中成药重金属超标事件。相关专家介绍,由于重金属元素不能被生物降解,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其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器官中累积,造成慢性中毒。中药品作为寻常百姓治疗和保健的常用药材,安全性至关重要。
记者了解到,经粗略统计,当前,全国A股上市公司中生产六味地黄丸的知名企业有8家,其中佛慈制药、九芝堂、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占主营收入比重较高。对于此次被曝出药品存在安全风险,昨日,佛慈制药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回应称:“公司生产的六味地黄丸必须经过国家药监局的严格检测,铅含量也在检测范围内,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不可能出现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