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或致超标
昨日下午,《国际金融报》记者来到上海浦东新区乳山路上的养和堂连锁店,药房里仍摆放着两三家企业生产的六味地黄丸,该药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能卖出去好几盒六味地黄丸,从来没人问过重金属超标的事,“要是真超标,国家药监局早就下达通知不让卖了,药品关乎生命健康,马虎不得”。
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专家钱忠直对媒体表示:“中药中重金属的来源有两种:一是药物本身含有重金属,例如朱砂和雄黄;另一个来源是可能与中药生长的环境条件有关,如土壤、大气、水、化肥、农药的施用,以及工业‘三废’对中药材的直接污染或间接污染。”钱忠直透露,除此之外,中药材在采集、运输、加工成饮片以及制剂过程中的污染也是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途径。“对于本身含有重金属的中药,在长期的实践中,在服用剂量和服用时间上或许已经有了合适的结论,撇除这一因素暂且不论,环境污染的因素应该是重中之重,土壤、水质、空气的污染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对于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中药材被污染的概率也不会很低。”
记者了解到,当前,包括中国香港、东南亚国家、日本在内,对于中药重金属的限量标准采用的是食品标准。特别是在欧美国家,并不承认中药是药,中药是以食品、保健品等名义出口的,所以欧美国家采用的是食品标准对中药来进行检测和规范。而在中国,中药重金属限量采用的是药品标准。区别在于,药品并不像食品一样大量地、经常地食用,是在短期内在医生的指导下限量服用。有医药专家表示,中药上附着的重金属在煎煮的过程中,会发生沉淀,也会通过络合、耦合等反应从药物中析出。所以,在中国,药品重金属的含量不能简单地用食品的标准来代替,只能是参考。
“为了防止出现重金属超标的情况,医药生产企业必须由源头做起,比如改善工业污染地区的土壤、水及空气质量。药用植物要在达到优良农业规范(GAP)的生产基地栽培,严格控制生长环境、农药及肥料的使用,解决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张晓乐表示,除了药材,中成药的生产同样须严格把关,生产要在达到优良生产规范(GMP)的药厂生产,中药材原料通过重金属测试后,才能使用。完成品也要通过测试,确保生产过程不受污染。此外,对于含有矿物类中药的中成药,生产时须严格控制用药量,并应该在产品说明书上标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