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今年已有47只非结构化私募产品提前清盘。与2011年相比,2012年前11个月提前清盘的非结构化私募产品,不仅数量大增50%,而且一些净值在100元或者1元以上的产品,在没有亏损的情况下也进行了清盘。
从时间上看,2011年非结构化产品的提前清盘主要集中在12月,今年则提前爆发。
私募排排网统计显示,2011年12月有12只产品提前清盘。但2012年1月即有7只,随后4月到8月清盘的数量分别为8只、4只、8只、6只和8只,都远远超过去年同期。
从清盘原因来看,A股市场持续下行扩大产品亏损幅度的因素今年更加突出。私募排排网资深研究员彭晓武表示,从截至11月底的数据来看,尽管去年清盘数量更多,但是以到期清盘为主。而今年非结构化产品中许多处于亏损状态,尤其是规模较小的私募不少已经亏到止损线以下不得不被动清盘,这样的情况比去年惨烈许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47只提前清盘的非结构化产品中,至少有12只净值在100元或者1元以上,表明这些产品在没有亏损的情况下也进行了清盘。此外,一些亏损幅度微小的产品也在清盘之列。彭晓武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有些产品交易赎回的情况比较多。因为信托产品除了在亏损情况下有清盘压力之外,如果产品管理的规模比较小达不到合同约定的要求,同样面临提前清盘的压力。特别是净值在1元附近的产品,比如1.01元或者1.05元,最容易被客户赎回。倘若产品净值很高,盈利能力强,客户可能会认可产品的挣钱能力,不会赎回。然而市场走熊,产品又正好不亏钱,客户自然选择规避风险,落袋为安。
此外,不少投顾自身对市场未来走势并不看好,认为投资机会不好,难以获取收益,也可能主动提前清盘,短时间内撤出阵地。比如知名的阳光私募赵丹阳此前清盘赤子之心就是如此。
最后,从这些产品的管理人来看,许多投顾风险控制有失严格。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草根”出身的投顾风格比较激进,很多时候满仓投资。在整体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清盘的几率明显增加。
该人士还指出,从公开信息来看,部分产品管理人本身的能力和口碑就存在一定的争议。如有的管理人管理的产品很快就产生大幅亏损,或者发生诉讼等问题,这些麻烦对产品业绩影响不小。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管理人自身的投资能力也受到了更大的考验。大浪淘沙,一些对风险把控欠佳和投资风格激进的管理人只得暂时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