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档拒绝沦为“水军的盛宴”【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贺岁档拒绝沦为“水军的盛宴”【2】

2012年12月11日08: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电影并非不能营销,但所有营销行为都不能突破商业底线和道德底线,更不能突破法律底线。去年,投资仅为890万元的《失恋33天》,力挫同档期的好莱坞大片,创下3.5亿元的票房奇迹。而这部片子的主要营销手段,仅是在微博征集大量失恋故事,并剪辑成名为“失恋物语”的系列宣传片。相比之下,那些重金雇佣“水军”的电影,完全走入了电影营销的邪路,收获的往往是损人不利己的苦果。

  “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与繁荣,关键在于内容与质量上不断提高。利用各种网络水军博取曝光率的做法,将对整个行业造成负面影响。”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官方微博对近期“水军”风波的回应,值得所有电影人深思牢记。电影归根结底是光和影的艺术,影片质量才是吸引人们走进影院的关键。采用“非常手段”,即便能将观众骗进电影院,也难以改变影片质量不佳的事实。这种“骗到一个观众算一个”的心态,是阻碍中国电影行业长足发展的巨毒“鹤顶红”。

  除了影片质量,口碑自然也是影响观众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真正有价值的口碑,绝不是那种评分网站上可以花钱刷来的高分,而是口口相传的观众评价。尤其当人们逐渐意识到“水军”的存在,意识到很多影评人是拿了红包才对影片“交口称赞”,意识到很多微博名人的推荐与“水军”无异,片方试图通过歪门邪道“创造”口碑的做法,迟早会被观众唾弃。

  这起闹剧般的“水军”风波,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反思契机。电影行业协会需要反思,如何用良好的监管和引导,创造有序、健康的市场环境;电影工作者需要反思,如何用高质量的作品赢得观众,如何用好作品创造货真价实的口碑;那些影评人和微博名人,则要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能为了蝇头微利而透支粉丝对自己的信任;至于你我这样的电影观众,或许该学会通过导演、演员、剧本等靠谱的“硬指标”来判断影片,别轻易被“水军”忽悠。

  2012年的贺岁档大战在一场“水军”风波中打响,乱是乱了点,但说不定也是一桩好事。当潜规则被暴晒在阳光下,看随后登场的那些影片,谁还想加入这场“水军的盛宴”?(

(来源:中国青年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