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集约化水平提升 “谁来种地”问题日益显现--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农业集约化水平提升 “谁来种地”问题日益显现

本报记者  毛磊  宋伟

2012年12月27日06: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12月26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作农业法执法检查报告时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政府、各部门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农业法,深化农村改革,完善配套法规,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措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民生逐步改善,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集约化水平有所提升

  “谁来种地”问题日益显现

  乌云其木格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全国已登记60多万家,入社农户4600多万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8.6%,带动农户增收,社员比非社员收入高出约2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平稳发展,2011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28万多个,带动1.1亿农户,户均全年增收2400多元。各地建设生产基地和农业发展示范园区,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进一步提升。

  执法检查组发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有些地方“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这既是挑战,也是实现集约化经营的机遇。对此执法检查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完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在税收申报系统增加合作社法人类别,促进财政支农项目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强化合作社财务及审计监管,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鼓励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发展。

  农村金融改革进程加快

  农民抵押难贷款难突出

  乌云其木格介绍,农村金融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是加大农村金融市场建设力度。至2012年9月末,全国已经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858家,其中村镇银行799家。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由2945个减少至1686个。二是着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积极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开展银保合作,扩大担保抵押范围。三是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发展。截至2012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约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高出各项贷款平均增速6.5%,连续三年涉农信贷投放增量高于上年。

  当前,农民抵押难、贷款难问题仍比较突出。农业保险成本较高,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宽。对此,执法检查组建议加快农村金融改革进程,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落实法律关于贴息奖励等规定,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展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网点数量。加强农村信用体系、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完善农户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制度。

  完善保障粮食安全政策

  供给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

  乌云其木格介绍,2012年,全国粮食产量实现了“九连增”,连续6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粮食生产。一是注重调动和保护种粮农民和主产区生产积极性。二是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玉米、大豆等临时收储政策。三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大力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当前,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矛盾长期存在;主销区产需缺口加大;粮食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偏低。一些非主产区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但还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对此执法检查组建议完善保障粮食安全政策。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油料生产大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四项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标准;综合考虑粮食成本上升、供求状况、市场价格、宏观调控等因素,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大宗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加大投入,着力实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扩大高产稳产粮田。同时,加快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推广,适时修改种子法。提升棉花、大豆、油菜籽等农产品生产能力,建立东北地区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提高大豆自给率。

(责任编辑:李栋、贺霞)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