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学专业是金融。当时,他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报道,是关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就这样,他冒出了一个念头:照葫芦画瓢,办个互助站。
林建飞随即动身,到周边地区实地调研,结果发现,各地的农民资金互助站业绩都不错,这更坚定了他的信心。于是,林建飞回到宝应老家,开下了农民投资PP互助站。
所谓的“PP”,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业务接触,具体到互助站的业务,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资金业务接触。
林建飞不仅打出“亲情牌”,还给家乡父老提供了更优惠政策互助站的存款利率比银行高0.5%,如果居民愿意,就将钱存在互助站;如果居民想借钱,也可以向互帮站借,利率在国家法定利率4倍以下。
随着宣传的扩大,前来办理存款的居民多了起来。与日俱增的存款放在哪儿呢?思来想去,林建飞想到了当地的邮政储蓄银行。互助站成立后,他跑到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以个人名义,单独办了一张银行卡。每天互助站打烊后,会计便将互助站当天的存款再存入这张银行卡。
林建飞计划着,一旦吸收的存款达到800万元,就可以顺利实现站内资金流动;如果超过800万元,可以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或者用于其他经营。但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后面的业务还没有拓展开来,自己就被抓了。
林建飞吸收的公众存款中,有30多万元用于互助站的装修、购买办公设备、门市租金、员工工资、奖品购买等方面,其他部分用于短期投资,而大部分还存在银行卡中。
经法院审理查明,从2011年12月设立互助站,到2012年4月19日案发,林建飞共吸收80多人100多笔存款,共计144万余元,其中41万元在案发前已被部分存款人取回。到案发时,存款余额还有103万余元。
法院认为,林建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鉴于林建飞犯罪后自首,并积极退出全部非法吸收的公众存款,未造成存款人的实际损失,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5万元。
【读案警示】
斩断伸向农村的金融黑手
和以往我们报道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不同的是,本案并不是由存款人报案而案发,而是民警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才使全部存款人的存款被及时追回,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通过外出打工、个体经营等,勤劳节俭的农民们腰包鼓起来了,手头有了一些积蓄。但是,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前往东南沿海或大中城市务工,留在农村地区的,多是老人、妇女、孩子,到现代化的银行去办存取款业务,对他们来说还不够“家常”。因为不常用、不熟悉,所以,很多农村居民对银行还有疑虑甚至不信任。
把钱放到哪儿保管、如何“钱生钱”?面对这些问题,农村居民更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更愿意相信知根知底的熟人。于是,一些投机分子看中此间机会,把犯罪的黑手越伸越长,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把对金融业务风险不甚了解的农村居民当成一块“唐僧肉”,变相吸储,非法集资,从中获利。
据了解,近六七年来,整个江苏,以“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一类名义存在的组织多达400多家,很多该类组织已远远超出了农村基层合作组织“熟人”的范围,被正规金融机构称作“山寨银行”。这些没有金融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山寨”银行,在实际运作、监管中存在诸多空白,抗风险能力有限,一旦资金链断裂,储户很可能血本无归。
因此,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宣传,让农村居民了解更多的金融知识,提高防骗能力;另一方面,农村居民自身也要提高防范意识,在高出常理的利益面前,保持冷静,想想其中是否会暗藏隐患;第三,基层银行应致力于提供更多便捷、人性化的服务,让基层居民愿去银行、爱去银行。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