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寻找共同兴趣点
除了纯粹表现中国人的生活,和其他国家合拍无疑是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一个好方法,那么应该选择什么题材呢?
罗明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时代格局中,各国的纪录片创作者可以找到越来越多共同感兴趣的选题,更多的资源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
“在亚太地区,这一优势更加明显,我们可以在更多中国题材上进行合作,我们也可以在更多国际通用题材上进行合作。”罗明举例说,2012年是中韩建交20周年,为此中央电视台和韩国广播公司(KBS)采用互拍纪录片的方式合作。其中央视拍摄了《望京》《汉江奇迹》,韩国KBS拍摄了《新中国人传》《中国的力量》,以“中国人眼中的韩国”和“韩国人眼中的中国”作为纪录片创作线索,记录下两国人民交往的故事。
在国外媒体开辟纪录片时段
另有专家认为,作为中国影视节目走出去的一种新尝试,在国外媒体开辟纪录片时段,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国际观众基础的手段。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总经理马润生举例说,2010年,交易中心与德国NRWTV电视台达成合作协议,每天开设1小时全方位介绍中国的《中国时间》栏目,成功将中国纪录片搬上德国人的电视屏幕,节目以德语播出,覆盖德国1/4的人口。2011年,通过与韩国KBS合作,又成功地将《水问》《敦煌》《华尔街》等纪录片节目搬上韩国电视屏幕。
2012年,交易中心还与韩国、美国、新加坡、非洲、拉美多个电视频道洽谈了专门播放中国纪录片的时段,推广“中国周”“中国月”或者“中国时间”的概念,在国外稳定的时间段内定时播放中国节目,以引起当地观众的广泛关注,扩大市场反响,逐步培育起海外市场对中国节目的需求热情。
“这种通过合办、开办频道或时段的方式输出中国影视节目,使我们的节目外销摆脱了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内容上自主安排,大大增强了中国的视频话语权和控制力,是中国影视节目走出去的创新形式,也是最具潜力的努力方向。”马润生说。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