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5日电(记者白瀛 左元峰)近年来,随着《故宫》《大国崛起》《舌尖上的中国》等热销海外,纪录片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愈加受到关注。来自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的数据,2012年该交易中心的海外销售总额中,纪录片的比重达到17%,创历史最佳,较2011年上升40.6%。
这些成绩背后有着怎样的经验?中国纪录片应该怎样更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日前在京举行的纪录片亚太国际高峰论坛上,业内人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外国观众最想了解中国人的生活
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发行到东南亚、欧美等27个国家和地区,首轮海外销售即达到35万美元,创造了近年来中国纪录片海外发行的最好成绩。与会者认为,该片最大的成功点在于表现了美食背后的中国人的生活。
该片总导演陈晓卿说,片中美食只占六分之一篇幅,更多是讲述中国人的生活,包括人际关系,对故土的眷恋,节俭、勤奋、热爱劳动等品格。“我问过很多国际同行,关于中国美食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我得到的答案是两种:一种是最奇怪最不可思议的西方人根本不吃的东西;另外一种就是普通人的生活。”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副总经理程春丽说,不少外国片商觉得该片跟过去中国饮食文化节目相比更加贴近生活,不管是采藕人还是捕鱼人,虽然生活艰苦,但对生活的态度很阳光,充满了情趣,原生态的生活带给人们很多感动。
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说,过去由于中国纪录片历史类、文化类题材较多,强调教育意义、节奏缓慢、娱乐性较弱,往往对国际观众造成理解与欣赏障碍,而现实题材纪录片展示了中国人生动的生活与创造,将文化传统和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蕴含其中,是海外观众最渴望了解、最具实际意义的纪录片题材。
央视纪录频道国际顾问乔治·克莱尔说,要跨越文化障碍,就要让海外观众了解所表现的内容和中国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现在世界都想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是什么样。中国发展得非常迅速,比如拍关于京剧的纪录片,我们应该跟大家介绍一下,京剧是怎么样影响中国人生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