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发布 专家称城镇化不能和农村农业对立【3】--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一号文件发布 专家称城镇化不能和农村农业对立【3】

2013年02月01日07:55    来源:中央电视台    手机看新闻

  姚景源:强拆都是在违宪的大规模侵犯农民的最基本权益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觉得这背后还是一个发展观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发展?我们的发展一定是为了改善民生,是为了社会和谐,是为了每一个人都能够幸福,所以我们决不能去为发展而发展,更不能为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去发展。现在出现那么多强拆事件,而且在强拆当中,都是违宪的大规模的侵犯农民最基本的权益,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现在还有相当多的人的发展观还是有大问题。他们是为发展而发展,比如说为了GDP而发展,追求是政绩工程,追求的是形象工程。不是说发展一定要建立在改善民生的基础之上,出发点就有问题。此外,农民的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在这个巨大的增值空间所占的比重太低,这也是一个问题。

  姚景源:被上楼让农民的经济压力增大以及财产性收入减少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们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在基层调研当中,我特别担忧的就是强迫农民上楼。有一个村子的农民都上楼了,我问当地的干部,我说原来农民家都是有院子的,有一个田院经济,院子里面养了鸡,来了客人或者是自己家里高兴了,大家就杀一只鸡,改善一下生活,或者招待一下客人。那么现在农民一上楼,家里来了客人,想用鸡招待一下客人,他还得去买,这不就增加支出了?村里的干部告诉我说,由于农民上楼,腾出了一些宅基地,他们准备搞工业项目、招商引资,让农民在里边就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我说,你设想的很好,但是这是一个设想,什么时候能招商,什么时候工厂能建起来,都还不知道。再说你建了工厂之后,有没有效益也不知道,但是现在农民吃鸡就得花钱。当然让农民上楼也是好心,我们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当中,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说让农民上楼了,可能住的房子好像舒适了,但是他的经济压力增大了,他的财产性收入减少了,这是一个问题。

  张晓山:农民要合理合法的分享到土地增值收益的红利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现在的农民已高度分化了,有一部分农民实际上已经长期转移出去,从事非农就业。有一部分农民是兼业的农民,他可能在县里打零工什么的,还有一部分农民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各部分不同的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完全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实际上被上楼的背后还是个利益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集中居住,把宅基地复垦或怎么样,然后通过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能获得一部分建设用地指标,这样再出卖指标,或者是自己利用指标获取最大增值收益。

  在这个过程当中,第一,对农民来讲,尤其以农业维持农民来讲,改变他世世代代赖以生存和习惯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要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第二,必须要衡量就农民被上楼之后的成本和收益问题,他上楼之后条件改善了,但是他的生活成本也增加了,谁负担?在整个上楼过程中,在基础设施改建过程中,这一部分的支出靠谁来?你不能够加重农民的负担。第三,上楼之后,如果农民确确实实也愿意,当地也有这个需求,在获取的一大块增值受益中,农民能不能合理合法分享到增值收益的红利?

  张晓山:农村的田园风光景象正在慢慢消逝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你确确实实需要这种突变吗?所以要打一个问号,因为实际上我们讲的一部分仍然在农村,将来我们推进城镇化,但同时又要发展农业,建设社会的新农村。即使我们的城镇化率到70%,还有几亿人在农村生活,这几亿人生活在农村,他们是什么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最后农村建设的更像城市,还是建设的更像农村?

  我们农耕文明的精华,是不是可以和现代农民的精华结合起来?使我们农村能够保持原来的田园风光?身在环境优美、我们地里有蚯蚓、我们河塘里有青蛙、我们天上有星星、我们的水里有小鱼,而不是现在环境的污染,人的空气也污染,不是成这样的情况,原来这样的田园风光景象正在越来越少了。

  姚景源:城市化、城镇化不能和农村农业对立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现在我们大家都在讲城市化,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说我们一方面看到城市化、城镇化是今后支撑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空间,但是千万不要把城市化,城镇化和我们农村农业对立起来。

(责任编辑:李海霞、刘阳)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